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

作者: 高人雄 编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价格: 38.00元

ISBN: 9787105095773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高人雄,(1957年-),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硕士。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现为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词学会理事、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独立完成论著《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家研究》、《山水诗词论稿》;编著《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西北文学文献》(6册);合著参撰《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中华第一女性》、《全宋词鉴赏辞典》等。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内容简介: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以新颖的视角,围绕唐代文学与西北地域民族文化,探讨唐人诗歌的审美、七言诗之繁荣等与民族文化的内在关联;受西北民族乐舞的影响,唐五代词体文学及歌舞戏得到长足发展:深入研究了地域作家与反映地域战争和人物风情的边塞诗;对于敦煌民间歌辞、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亦有拓展性的论述。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好书。

目录:

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工作报告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西北民族文化(代序) 《穆护砂》与《牧护歌》非一曲 《教坊记》曲目中的胡乐考 唐代的任侠风气与文学创作 小蛮杂考 从唐代“胡服盛行”现象浅析其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杜甫陇右诗研究的新思考 从陇右诗看杜甫的和谐社会理想 从陇右诗看地域文化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牛僧孺诗文创作实践及其成就论略 “一代之奇”奇于奚 论《花问集》的编选标准 甘肃古代作家人格品质与甘肃古代文学 从唐修“八史”文苑传看贞观君臣的文学思想 春木有荣歇,此节不凋零 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 升平漫溢箫韶外散落闺情笑语中 王昌龄贬谪心态初探 杜甫是如何授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 试论刘禹锡诗歌的乐观精神 论韩愈的诗学思想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罗隐诗歌语言特色论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 也谈咏史与怀古 从歌妓自身的文化意蕴看其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张耒与张籍乐府诗之比较 《金缕衣》在宋代的传播及其主题变异 从“长河落日圆”的争论说到唐诗的诠释 唐代边塞诗与西北民族文化刍议 也论唐代的昭君诗 古代庆阳民族战争孕育的边塞诗 敦煌佛教歌辞的形成及其调名特征 敦煌歌辞叙事特征初探 浅论敦煌歌辞叙事色彩显著之成因 敦煌愿文中的“禅”及其相关词语的解诂 论《弥勒会见记》佛教戏剧的文学特色 高昌回鹘王国民间文学的多元文化探讨 格萨尔学研究的新进展 特色鲜明的卫拉特传统文学 萨满教自然崇拜在英雄史诗《玛纳斯》中的表现 婚礼仪式歌——哈萨克人独特社会风情的展示 唐宋诗人论四十首(代跋)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6 15:10:41
书虫爱读书发表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以新颖的视角,探讨了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审美、乐舞、边塞诗等方面切入,深入挖掘了唐代文学的民族性。尤其是对敦煌民间歌辞和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拓展了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
2024-06-06 15:10:41
历史探索者发表
这部著作以唐代文学为切入点,旨在探索西北民族文化对唐代文学形成的影响。作者高人雄编选了多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围绕唐人诗歌、词体文学、歌舞戏、边塞诗等 موضوع,深入分析了民族文化的渗透和演变。对于想要了解唐代文学发展史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研究专著。
2024-06-06 15:10:41
文化爱好者发表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是一部视角独特、论述精辟的专著。作者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展示了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相关文学作品和史料的深入解读,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唐代文学交流融合的生动图景。
2024-06-06 15:10:41
诗歌爱好者发表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关系研究的宝贵专著。作者立足于民族文化视角,深入探讨了唐代诗歌的审美意境、七言诗的繁荣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书中对于边塞诗中地域特色与战争风情的解读,也颇有新意,为我们理解唐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4-06-06 15:10:41
专家学者发表
《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是一部学术视野开阔、论述严谨的专著。作者高人雄教授长期从事唐代文学研究,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有深入的掌握。本书以新颖的视角,从西北民族文化角度考察唐代文学发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于推动唐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