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乐土 母亲

乐土 母亲

作者: :(丹麦)亨利克·彭托庇丹,(意大利)格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价格: 17.50元

ISBN: 978753872174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格拉齐娅·黛莱达(Grazia Deledda,1871-1936)意大利女作家。出生于撒丁岛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诗人,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她童年时代就酷爱文学,13岁便开始发表作品。 黛莱达早期创伤受大仲马、海涅等人影响,情节怪异,色彩浓艳。后又受拜伦、雨果等人影响,发表了《撒丁尼亚之花》(1892)。此后开始研读巴尔扎克以及俄罗斯古典作家作品,特别是接受以维尔迦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创作主张之后,她的小说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20世纪初,黛茉达创作进入成熟期,发表了小说《伊利亚斯·波尔托卢》(1903)、《灰烬》(1904)、《鸽子与老鹰》(1912)、《橄榄园的火灾》(1918)等佳作。这些作品都是以撒丁岛为背景,描写古老、闭塞、宁静的宗法社会如何在酱主义强力冲击下瓦解、崩溃的过程,以及那些纯朴、善良有如圣经《旧约》中的农民所遭受的苦难与精神上的创伤。 20年代开始,她的创作又有突破,由撒丁岛转向更广阔的天地,也更注重对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描写和挖掘。重要小说有《母亲》(1920)、《孤独者的秘密》(1921)、《飞往埃及》(1927)和《安娜琳纳·毕尔西尼》(1927)等。其中代表作《母亲》“具有风格上的活力、技巧上的功夫、结构与社会的关联”(颁奖辞),意大利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芮维纳尼称之为“最辉煌的作品”。黛莱达的作品题材比较窄,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道德使命感。她善于以细腻抒情的笔触描绘撒丁岛的风土人情,人物刻画生动,风格简洁、吉朴。1926年,“为了表彰她那些为理想所鼓舞的作品以明晰的造型手法描绘其海岛故乡的生活,并以同情心深刻地处理人类的共同问题”,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丛书之一,收录了1917年获奖的《乐土》和1926年获奖的《母亲》两部作品。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6 08:30:38
读书青年发表
《乐土》和《母亲》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语言精炼,描写细腻,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彭托庇丹笔下的社会画面宛若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深刻揭示了19世纪末北欧的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精神困境。
2024-06-06 08:30:38
文学爱好者发表
这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多年,但其主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探索了家庭、信仰和社会变迁对人的影响。彭托庇丹以他对人类心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人性在苦难中的挣扎与救赎。
2024-06-06 08:30:38
故事迷发表
作为一个故事迷,《乐土》和《母亲》深深吸引了我。这两个故事都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宛如一部部跌宕起伏的电影,让我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
2024-06-06 08:30:38
思想者发表
《乐土》和《母亲》不仅仅是两部文学巨著,它们更是思想的宝库。彭托庇丹通过这两个故事,探讨了信仰的本质、家庭的意义和社会责任等深刻的哲学问题,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2024-06-06 08:30:38
追梦人发表
在这两部作品中,我找到了共鸣。书中的人物在面对逆境时的坚强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着我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即使道路荆棘密布,我也将勇往直前。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