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十九版)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于1970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美国第一个获得此项大奖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为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担任咨询专家。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一次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15 个子孙。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美国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现任耶鲁大学斯特林经济学教授,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宽,包括环境、能源、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以及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对经济政策研究非常感兴趣。1977~1979 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曾多次出席政府顾问委员会的会议,不时为《纽约图书评论》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他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教授与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教学写作之余,他喜欢音乐、旅游、滑雪,和家人在一起。 萧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1985 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获学士和硕士;1987~1989 年获世界银行全额奖学金,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课程,曾应聘任世界银行顾问(consultant);1991 年回母校任教,1992~2004 年初担任国际经济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秘书、《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助理、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交流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转轨经济教育顾问。讲授《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公共部门经济学》、《市场企业和产业组织》等课程。曾参译《国外经济学论文选》和《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曾主译《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和萨缪尔森第16、17、18 版《经济学》。著有《美国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全球网络经济》、《信息网络经济的管理与调控》、《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新经济”求索与应对》、《论中国经济改革》、《效率、公平与深化改革开放》、《财税政策模型与数据库》等。
内容简介:
《经济学》第19版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之作。作者在前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修订,并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最新的经济数据,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对货币政策、货币与国际金融体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如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混合经济、政府债务、稳定经济、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等也给出了最新介绍。该版《经济学》是萨缪尔森先生抛开了意识形态与政治因素后对当前宏微观经济的所思所想,尤其是他在此书倡导的混合经济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值得广大读者及政府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目录:
上册一个折衷主义者的宣言前言第一编 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经济学核心概念 为何学习经济学 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经济学的逻辑 热切的心情,冷静的头脑 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 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投入和产出 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二章 现代混合经济 市场机制 贸易、货币和资本 贸易、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货币:交换的润滑剂 资本 政府——看得见的手 效率 公平 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福利国家的崛起 第三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需求表 需求曲线 供给表 供给曲线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均衡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四章 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 第五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六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第七章 成本分析 第八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九章 不完全竞争和垄断 第十章 寡头和垄断竞争 第十一章 不确定性经济学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十二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第十三章 劳动市场 第十四章 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 第十五章 资本、利息和利润第四编 应用微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第十七章 效果与公平:重大权衡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 下册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十九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二十章 经济活动的衡量 第二十一章 消费与投资 第二十二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第二十三章 货币和金融体系 第二十四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第六编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 第二十五章 经济增长 第二十六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二十七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十八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二十九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三十章 通货膨胀 第三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索引译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