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

老舍与语文教育

老舍与语文教育

作者: 张炜炜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8

价格: CNY 28.00

ISBN: 978720908659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本书从资料考释、作品接受、文本阐释等视角来认识老舍及其文学作品进入语文教育视野的各种深层动因,并探讨其在文学经典化过程中与不同时代教育机制之间摩擦、契合及所显现出的时代价值、文化取向等关系。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语文教师”经历对老舍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国文教师与作品语言 第二节 教师生涯与创作素材 第二节 “立身饭碗”与“立命”理想 第二章老舍的语文教育观 第一节 文艺与教育的“合一” 第二节 “实利主义”的语文教育观 第三节 探索现代语文教学方式 第三章 中小学语文教育视野中的老舍作品 第一节 “国文”教材中的老舍作品及老舍形象(新中国成立前) 第二节 老舍在语文教材中的身份“定位”(1949年~1977年) 第三节 “老舍”在新时期语文教育中的意义(1978年至今) 第四章 三四十年代大众语文运动背景下的老舍创作 第一节 老舍的文学语言与文艺大众化 第二节 通俗文艺与雅俗共赏 第五章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与语言教学的典范性 第一节 从“日常生活语言”到“文学语言” 第二节 “语言美”与教学的典范性 第六章 个案分析之一:“骆驼样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人生意义“遮蔽” 第一节 “版本”的嬗变与内容的删改 第二节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人生意义 第七章个案分析之二:《小麻雀》——在语文教学中逐渐“长大” 第一节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节 争议:“小麻雀”究竟象征了什么 第三节 “麻雀之难”:赤子之心展现 第八章 个案分析之三:《济南的冬天》——残缺的“完美”篇章 第一节 从《一些印象》到《济南的冬天》 第二节 由内容“残缺”引发文学“误读” 第三节 文本“意延”与教学阐释 第九章 个案分析之四:《龙须沟》《茶馆》——话剧教学的经典文本 第一节 《龙须沟》:从“颂歌”到教学重点的转换 第二节 《茶馆》:“大舞台、小社会”的教育意义 第三节 从语文课中延伸出的历史记忆 第十章老舍作品的语文接受与教学经典化形成 第一节 老舍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实现 第二节 从“视界变化”来探索老舍作品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 老舍作品的文学经典化形成 余论:在文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经典之间 第一节 “经典”的变动与永恒 第二节 “接受”不同、“经典”差异 第三节 选文标准与经典命运 参考文献 跋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