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

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

作者: 王学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价格: 36.00元

ISBN: 9787500497899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王学振,1969年生,湖北江陵人,大学毕业后任中学语文教师多年,后分别于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副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近年主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各一项,主研省部级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民族文学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内容简介:

作为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民族主义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近现代文学。《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从现代转型、话语嬗变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密、复杂关联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揭示,探究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民族主义动因,分析了种族话语、启蒙话语、阶级话语、民族话语这几种最为重要的文学话语类型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又有精细入微的个案解析。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的式微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第一节 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辨析 第二节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的式微 第三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勃兴 第二章 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民族主义动因 第一节 民族主义派生的“新民”运动 第二节 “新民”运动与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第三章 种族民族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种族话语 第一节 清末的种族民族主义 第二节 清末“排满”文学中种族话语的流行 第三节 民国文学中种族话语的延续--以蔡元培、鲁迅、黄震遐等人为例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民族主义关怀 第一节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民族主义关联--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例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民族主义关怀--以郁达夫的《沉论》和郭沫若的《女神》为例 第五章 中国现代文学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纠葛 第一节 国共两党民族主义的阶级倾向 第二节 右翼文学“民族”旗号的双重指向--以《民族文艺》、《民族文艺月刊》为例 第三节 左翼文学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共生共存--以《吕梁英雄传》等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