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作者: 姜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01

价格: 24.00元

ISBN: 978730108515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姜涛 1970年生于天津,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弃工从文,改读中文系研究生。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系任教,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早期“新诗集”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新诗集”的出版、接受、编撰及历史评价等环节,重视审视“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命题。从一种整体性的社会、文化视角,尽量回到原初现场,从共时角度展现错杂、纷乱的历史表象,从而对一般的有关新诗的线性历史想象,提出自己的质询。

目录:

序 导言 研究方法、对象的提出 上编 第一章 “新诗集”与新诗传播空间的生成 第一节 从书信到成集:新诗传播空间的形成 第二节 支撑诗坛的“新诗集” 第三节 公共传播与现代的诗歌想象 第二章 读者、时尚与“代际经验” 第一节 新诗读者的构成 第二节 作为阅读时尚的“新时集” 第三节 “代际经验”中的(女神) 第三章 “新诗集”出版与新诗坛的分伦 第一节 “新诗集”与“新书局” 一、《尝试集》序列与亚东图书馆 二、《女神》与泰东图书局 第二节 由诗集出版看新诗坛的场域文化 第四章 “新诗集”与新诗的阅读研究 第一节 读者分类与新诗的“读法”问题 第二节 对三本诗集的讨论:从“读法”的角度 一、为胡适改诗:胡怀琛的“读法” 二、“选本”中的新诗评价:读者的眼光 三、从《三叶集》到《女神》 下编 第五章 “新诗集”对新诗的呈现(一) 第一节 胡适新诗构想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 《尝试集》对“新诗”的塑造 一、序言与编次:“诗体解放”的定位 二、成集中的“自我净化” 三、题名“尝试”申说 结语 “新/旧逻辑”中的新诗 第六章 “新诗集”对新诗的呈现(二) 第一节 胡适眼中的“新诗集”——以《草儿》、《冬夜》、《蕙的风》为中心 第二节 “诗话语”的凸显:《冬夜》、《草儿》序言的考察 第三节 选本中的新诗想象:对“分类”的扬弃 第四节 《女神》成书与新诗重塑 一、从日本到上海:作为出路的“新诗” 二、《女神》编次中的“自我定位” 第七章 论争中的“新诗集”:新诗合法性的辩难 第一节 《评〈尝试集〉》——学衡派的反动 第二节 《蕙的风》的论争——对一桩旧案的重审 第三节 《湖畔》与“经验范围”的争议 第四节 对“新诗集”的整体性批判 第五节 “新诗”与“诗”:合法性辩难的展开 第八章 “新诗集”与新诗历史起点的驳议 第一节 作为新诗合法性起点的《女神》 一、最初的接受:“诗美”的满足 二、“激情”的解释:抒情本体的确立 三、诗人形象:特殊人格的追寻 四、从“近代情调”到“时代精神” 第二节 新诗史上的《尝试集》和《女神》 一、从“共时”的对峙到“历时”的进化 二、张力结构的消除:新诗发生历史线索的形成 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5 16:19:30
历史达人发表
这本书的作者姜涛,是一位年轻而有才华的学者。本书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他在新诗史研究领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研究眼光。对于研究中国新诗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2024-06-05 16:19:30
文学评论家发表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打破了以往新诗研究中过于注重文本细读的传统,而从宏观的社会文化视角入手,考察了新诗发生过程中的社会思潮、文化观念和文学体制等因素。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中国新诗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4-06-05 16:19:30
新诗爱好者发表
作为一名新诗爱好者,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作者对新诗发生背景的梳理非常细致入微,对新诗早期的发展脉络也做了深入的考察。本书不仅让我对中国新诗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新诗创作的热情。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