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清话书林

清话书林

作者: 吴晞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10-1

价格: CNY 32.00

ISBN: 978750977653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吴晞,男,1955年1月出生。198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现深圳市图书情报学会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研究馆员,文化部图书馆司文献资源处处长,1998年至2012年任深圳图书馆馆长。主要兼职: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公共图书馆》主编,《中国图书馆学报》编委、副主编,公共图书馆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深圳市政协委员。出版专著、译著近20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领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次荣获文化部“中国文化创新奖”(2005和2009),以及文化部“群星奖”(2010)。曾获“文献资料智能排架分拣运送装置”、“图书馆自助终端”等五项国家专利,第一发明人。

内容简介:

序言:圈子和大众 图书馆学是一门学科,图书馆工作是个专业范畴,从事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工作的人,统称为图书馆界,或称图书馆圈子。 但图书馆面对的是天下读书人,服务的是社会各界民众,这个“圈子”要大得多,也可以说是没有“界”的。 现今大多有关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成果都是面向图书馆界的,热衷于关起门来在“圈里”玩。不在“界”的广大读者却往往与之无缘,而他们本应是这些成果的最终受用者。这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如同演员有技艺却不对外公演,只是忙于请同行专家评分。 这样做的结果,首先是社会各界读书人的损失,使得他们无从知晓并享用自身的文化权利,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人人得以共享的丰富公共资源。同时也是图书馆从业者的损失,使得他们的努力及成果不为世人所知,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在人们心目中常常处于不明不白、不尴不尬的地位。且不说引车卖浆者流,就是某些主管部门的领导,也经常搞不清图书馆和书店有何区别,以至于莫名其妙地要二者“联合经营”。 也怪不得图书馆界诸公,他们的研究成果首先和功名有关,而不干普罗大众的事。实际上所谓“学界”大多如此,我自己也不能免俗。多年前我曾译过一本《西方图书馆史》(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出版后似乎还颇受欢迎,但我翻译此书的动机之一却是为日后评定高级职称扫除障碍,因为我当时供职的北京大学规定有译著出版者即可豁免外语考试。 然而我一直坚信,图书馆是属于大众的,是属于天下读书人的,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归根结底要服务于广大读者。要让普罗大众了解图书馆,乐于并善于利用图书馆,是图书馆学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我亦曾多年为此而努力。早年曾写作《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一书,就是努力践行的结果。卸任行政职务后,多了些余裕,少了些压力,也不再为功名所累,于是尝试实现这一夙愿,先后撰写了《斯文在兹》(海天出版社,2014)和《图书馆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这两本面向普通读者的书,还写下诸多宣传介绍图书馆、倡导读书的通俗文章。 本书就是这些“另类”文章的择优集合。此外,我还将历年来撰写的部分学术论文做了“非专业化”的删减改写,去除专业性的阐述和繁复的引证,努力使之生动明白,适合普通读者阅读,这次也收入了此书。每篇文章均注明原文出处,使有意“深究”的专业人士可以由此而考镜源流。全书分为五篇,每篇中的文字尽量按照逻辑顺序编排,读之不至有支离破碎之感。 书名《清话书林》,陶诗“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唐诗“恋君清话难留处,归路迢迢又夕阳”,均可为其出典,但本书的题名直接取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关于叶德辉和他的《书林清话》,本书中有专文介绍。“书林清话”的意思就是书的故事,或是有关书的风雅之谈。因此本书的主旨恰如副书名所表述,就是“图书馆的故事”。 希望各界读者能够通过这些“图书馆的故事”,熟悉图书馆,喜爱图书馆,进而利用图书馆,掌握图书馆,以丰富每个人的读书生活,同享游历“天堂”的快乐。是为至盼。 吴 晞 2015年元月,于深圳前海月亮湾畔 又及,本书中多篇文章发表于多年前的各种报刊,体例不一,引文标注亦不够严谨。本次出版,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做了多方补救,但仍有诸多不够完善之处。谨此说明,并乞谅解。

目录:

序言:圈子和大众/001 一 古往今来 中国图书的起源/003 两宋之禁书/021 “官学藏书”始末/028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033 中国图书馆百年/041 西方公共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045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图书馆/049 中国新型图书馆的问世/060 毛泽东与北京大学图书馆/069 叶德辉:其学,其人,其死/076 二 天下公器 图书馆与人文关怀/089 天下之公器—— 论公共图书馆精神/09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回眸“开放、平等、免费”/104 深圳图书馆的故事/111 自助图书馆的故事/120 文明传承与图书馆藏书/128 城市需要图书馆的N个理由/139 文献保障、研究参考与公共图书馆/145 天条、天职及其误读/151 三 全民共读 我有一个职业梦/157 全民阅读解析/159 且唱新翻杨柳枝——数字阅读随笔/168 阅读: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173 阅读,请到图书馆/178 阅读,指导还是不指导/182 小小桔灯照书香/185 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本身/187 公民阅读与公共图书馆/189 三个故事 一条宗旨——阅读自由漫谈/194 深浅阅读谈/199 阅读立法的本质是监督政府尽责/202 四 读书撷趣 闲读书,读闲书/207 “十批”是否好文章/209 “读书表格”二则/212 联趣无穷——读《闲话写对联》/217 “知堂”话不尽——读《知堂回想录》/220 推介几本文史新作/223 又有花香,又有树高/228 万物无涯——读《万物简史》/230 豆汁的挽歌——读《豆汁记》/232 五 书林絮语 错开一扇门/237 何来天尺测春风——小议图书馆资金的“绩效评价”/243 图书馆要慎收捐书/247 自助图书馆·匏瓜·拉菲酒/250 理论的魅力、使命与担当/254 《金刚经》侧记/259 文化的身边与身边的文化/261 门外汉字谈/264 “砖家”与“官僚”——谈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269 学而优当如何/271 我不是“孙子辈儿”/272 马克思的脚印/273 附录: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脚印的真相/274 关于“华人与狗”/277 漫议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文风问题/278 《社科新书目》1000期寄语/282 我的“著述系年”(代后记)/283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