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早期中国“人”的观念

早期中国“人”的观念

作者: [美] D.J.孟旦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5

价格: 29.00元

ISBN: 978730115841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孟旦 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及中文荣休教授,并为该校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曾于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主讲新亚书院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孟旦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早期中国人的观念》、《当代中国人的观念》、《人性的图像:宋代的人物画》等。

内容简介:

《早期中国“人”的观念》内容简介: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等级制度历史的文明,对于人的观念会包含“平等”的成分吗?作者聚焦于先秦时代中国思想家对“人性”的看法。作者区分出成年人和孩童两个阶段。作为成年人,在评价意义上人与人由于德性有高低,所以不可能获得平等的对待;但在人之初,所有人都具有人类普遍的特质,从描述意义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同样成为圣贤的潜质。不论道家和儒家都分享这一共同前提。 由于这一观念,直接产生了中国主流思想对于教育和楷模的高度重视。因为人天生是平等的,所以通过教育和树立楷模,所有人都有可能成就理想人格。这一观念在先秦之后成为中国人建构社会和社会控制的重要内因。

目录:

总序 言前 第一章 人性与自然平等 第二章 天道与人心 第三章 儒家“人”的观念 第四章 通往特权之路 第五章 道家“人”的观念 第六章 通往明镜之路 第七章 道路的尽头 第八章 古典的遗产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