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人的精神私史: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在论述对象的选择上,既涉及了已经得到较多评述的名家名作,也注重学界或者读者群关注较少、在作者看来却独具个性的作家和文本,如王尚义、李永平以及王文兴的《背海的人》等。将选择几个各自独立又密切相关的问题层面或角度进行考察。 1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内在于台湾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它也体现在现代派小说的精密肌理中。这个角度虽被人们一再提起,却未曾得到充分论述。本文试图在梳理文化思潮和诠释具体文本之间达到一种认识的均衡,获得一些富有新意的思路和说法。这部分论述了几个问题:第一,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二,台湾战后文化背景下的存在主义思潮;三现代派小说与存的勇气。
目录:
序 言/刘登翰 引 言 第一章 台湾现代派文学研究理路 一 大陆的台湾现代派小说研究 二 台湾和海外的台湾现代派文学(小说)研究观察 第二章 存在的焦虑与勇气 ――困难的人与台湾知识人的认同危机 一 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 二 战后台湾文化背景下的存在主义思潮 三 存在的焦虑与勇气:现代派小说的 一种解读方式 四 白先勇:存在、时间与文化忧患 五 困难的人:台湾知以分子的精神私史 六 荒谬境遇中的自我抉择以及伦理考辨 第三章 浪漫性: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个精神维度 一 末世情绪笼罩下浪漫精神的反弹 二 现代与浪漫 三 从驱逐浪漫到浪漫的回归 四 台湾文学中的浪漫性 五 苦闷的象征 六 超验的想象与阴郁孤寂的浪漫写作 七 马森与李永平:漫游书写与自我追寻 八 压抑的浪漫性 第四章 困难的存在形式:语言与文体 ― ―精神私史的美学表述与文字呈现 一 温和与极端:台湾现代派的两种语言与文体 二 纯化与杂化:文化身份焦虑症的语言发作 三 喧哗与呢哺:个人私语的奇观 四 形式实验中的精神积淀 参考文献 结束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