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贫困家庭儿童心理研究

作者简介:
申继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新加坡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顾问; 《心理发展与教育》副主编、《中国教育学刊》编委等,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曾获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先后承担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刘霞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副编审; 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编辑部主任、编委;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4项,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内容简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系统、科学解析中国特有新弱势群体——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学研究报告 ◎更新至2014年的权威数据,更深入的现状观察与分析 ◎贫富差距、世袭、压力、幸福感,城市贫困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找寻良性应对之路 贫困问题是当下社会共同面对的最尖锐问题之一。城乡差距、城市人口贫富差距等话题始终是媒体热议焦点。2001年我国城镇下岗职工约263万人。而来自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从未真正有系统和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书弥补空白。 本书为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成果。经济资源稀缺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城市贫困家庭如何创立更有利的教养环境?逆境成长的孩子具备哪些心理特质?本书从心理与行为研究的角度与方法,观察、解析中国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现状,直面他们的生存困境,解决与探讨他们的发展资源,为逆境中成长儿童的成长、教育、心理疏导提供有效可行的建议。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性双重研究方法,既有定量数据,亦有个案分析,全书充满科学严谨之风的同时,亦饱含人性关怀。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弱势群体,权威学术团队科研成果,成果令人信服,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目录:
第1章 研究背景:发达城市里的贫困儿童 “世袭”:城市贫困儿童的生存现状 “稀缺”:贫困家庭的应对方式 “压力”:贫困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 贫困家庭儿童情绪行为特点 第2章 研究方法:走近城市低保家庭 访谈实录:泪光&笑容与沉默 质性研究:访谈与编码 量化研究:工具与施测 访谈解析:否定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1::逆境中的幸运者 访谈实录:逆境 城市低保家庭的生活现状 城市低保家庭的教养环境 从学习成绩到行为特征:低保家庭子女发展现状 访谈解析:母亲的影响力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自卑与防御 访谈实录:自卑感和自我防御 贫困:孩子眼中的阴霾 穷在哪里?穷在心上 心理穷困的救赎:贫困家庭教养环境探察! 访谈解析:关注与沟通 第5章 稀缺的幸福感:贫困家庭儿童的焦点心理 贫困家庭儿童的突出问题:幸福感降低 如何看待贫困儿童的幸福感 什么影响了贫困儿童的幸福感 从访谈结果看贫困儿童的幸福感 贫困儿童幸福感的量化研究 第6章 结论与建议:从稀缺到良性应对 低保家庭生活现状 低保家庭教养环境的特点 低保家庭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现状 教育建议 如何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