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研究
作者简介:
郑金洲,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11月出生,现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2005年《中国教育报》推动阅读的十大人物。
内容简介:
为什么教师做了十几年的教育研究,成效却不显著?教师的教育研究与专业研究者的教育研究有何区别?如何在教育研究实践活动中体现出这些区别?教师应该搭建起怎样的教育研究平台?适合教师实际需求、便于教师操作的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这些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教师职业生存方式的利器?如此等等。也就是说,教师如何做研究?这些问题郑金洲先生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解答,并选取了很多相关案例,将“如何做研究”直观地呈现给广大教师。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自出版以来,常销于全国各地。此次修订对原书作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一方面是章节上作了调整,增加了教师从事研究的相关建议等;另一方面,在案例的选取上也注意呈现最新的素材,反映中小学教师最新的科研实践。
目录:
导论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第二章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 一、教师从事研究的四种取向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 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 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第四章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 第五章在过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定 一、转换 二、细化 三、分化 四、调整 五、后发 第六章教育日志: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一 一、备忘录 二、描述性记录 三、解释性记录 第七章教育反思: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二 一、教育反思的类型 二、教育反思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三 一、教育叙事的特点 二、教育叙事的类型 三、教育叙事撰写中的注意事项 第九章教育案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四 一、案例的运用范围 二、案例的含义 三、案例的撰写 四、案例的作用 第十章教学课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五 一、教学课例的含义 二、教学课例的形式 三、教学课例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教师从事研究的十条建议 一、问对问题才是研究的开始 二、发自内心的向往是研究持续开展的动力 三、专题化是研究走向深入的“法宝” 四、不要忽视信息化研究手段 五、用个性化的话语表达研究成果 六、整合资源是提高研究质量的保证 七、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有效力 八、掌握研究的基本规范仍有必要 九、注重用制度引导、激励、约束研究 十、要做好研究成果转化这篇文章 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