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

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

作者: 张寿安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

价格: 30.00

ISBN: 9787301090091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张寿安,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访问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特约客座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林思齐东西文化交流中心访问教授。 研究领域涉及明清学术思想史、经学史、先秦子学、礼教与情欲等。参与主编《乾嘉学者的义理学》、《情欲明清─达情篇》,出版有《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的转变》(获1996年中研院第一届杰出学术研究著作奖)、《龚自珍学术思想研究》、《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礼教论争与礼秩重省》等具有影响的专著。

内容简介:

清代礼学复兴,对儒学思想而言,不只是理学转型,更是礼学转型。礼学成为十八世纪以降儒学思想的主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揭示了儒学思想的另一种型态:经验界的秩序。这种直指经验世界之秩序安排的思想,因其兼具理念与形式,故在展开时,与理学产生必然之歧异。礼与理对话,成为儒学思想的另类交锋。此一儒学型态的开拓,不仅能解答学界极为关切的“礼教议题”,更能呈现礼经、礼制和礼俗三度空间在历史时间脉络里交互影响的复杂互动,从而为儒学思想史展开人伦日用经验面向的另一章。

目录:

北大版序言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明清礼学转型与清代礼学之特色 第一节 明清礼学转型 第二节 从私家仪注的“家礼学”到以经典为法式的“仪礼学” 第三节 仪礼学的兴起与特色 第四节 清儒礼学的两种性格:考礼、议礼 小结 第二章 “亲亲尊尊”二系并列的情理结构 第一节 “亲尊并列”的情理结构 第二节 亲尊冲突与宋明君权独尊 第三节 清儒的“尊尊”与“尊君”之辩 第四节 亲尊持衡与失衡之后 小结 第三章 “为人后”:清儒论“君统”之独立 第一节 “继嗣”观念下的明代大礼仪 第二节 德奇龄论“传位法” 第三节 乾嘉学者论“为人后”的特殊身份与意义 第四节 晚清学者论“统嗣二分”与“君臣伦非父子伦” 第五节 光绪宣统入继与“君统独立”之争 小结 第四章 “嫂叔无服?嫂叔有服?”——“男女有别”观念的松动 第一节 文献资料与历代律令 第二节 万斯同与“有服”“无服”争议之起 第三节 从考证古制到辨析礼意 第四节 达情遂欲与服制改革 小结 第五章 “成妇?成妻?”:清儒论婚姻之成立 第一节 婚礼议题之起 第二节 毛奇龄论“成妇重于成妻” 第三节 乾嘉学者论“成妻重于成妇” 第四节 “贞”观念与成妻意重之结合 小结 结论 征引书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3 04:45:22
书香墨海发表
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一书视角独特,以礼学作为切入点,探究了清代儒学思想的转型。作者张寿安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礼学与理学之间的差异,指出礼学强调经验世界的秩序,为儒学思想开拓了新的方向。本书内容丰富,论证严谨,为理解儒学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 insights。
2024-06-03 04:45:22
阅遍群书发表
张寿安的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作者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论述清晰透彻,令人信服。本书不仅展示了礼学在清代的复兴,更揭示了儒学思想多元化的本质。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与社会秩序。
2024-06-03 04:45:22
爱书之人发表
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是一本小众但极具价值的著作。作者张寿安专注于礼学在清代的考证,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时期儒学思潮演变的重要视角。本书行文流畅,内容丰富,对于研究儒家文化和清代学术史的学者来说,是一本必读之作。
2024-06-03 04:45:22
学无止境发表
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对礼学在清代的复兴进行了深入探究。作者张寿安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揭示了礼学在儒学思想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本书语言简练,论证有力,为儒学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考方向。
2024-06-03 04:45:22
书痴发表
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一书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清代礼学的复兴与儒学思想的转型。张寿安教授的考证功力深厚,论述严谨,为我们重新认识儒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内容充实,观点独到,值得反复研读和思考。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