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

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

作者: 笹川裕史,奥村哲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2

价格: CNY 45.00

ISBN: 978750975467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笹川裕史,日本埼玉大学教养学部教授。 奥村 哲,日本首都大学东京都市教养学部、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四川省为例,利用大量的民众陈情书、诉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等史料,详尽描绘了那些受时代摆布、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众在战时重负下的苦难及其因应,勾勒出了战时大后方基层社会的混乱及其变化,展示了一个复杂的、和学术界的既存认知很不一样的大后方基层社会,揭示了长期战争环境下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丰富了抗日战争的立体图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中文版序言/1 绪 论/1 第一部 粮食征收的状况 第一章 民众井喷而出的不满与政府的退缩——粮食负担分配问题/3 第二章 饥民抢粮——粮食运输、保管环节中的矛盾/18 第二部 征兵的状况 第三章 生命无法取代——五花八门的兵役逃避行为/37 第四章 瞄准穷人与外乡人——抓丁的行为原理/54 第五章 招我吧——“买卖”士兵/68 第三部 地方权力构造的变动 第六章 飞黄腾达之辈——新的地方权力者之肖像/85 第七章 不择手段的攫取——地方恶霸的抵抗/101 第四部 解决事态的动向及其限度 第八章 分摊负担——对出征军人家属的优待/117 第九章 沸腾的民族主义及其光与影——知识青年从军运动/133 第十章 支撑战时征收,而后崩塌——各级民意机关的活动/151 第十一章 收夺方式的精练与彻底——接近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政策/165 结 语——日中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183 附 录 多元视角下的抗日战争研究 ——评《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战时总动员与农村》【徐 跃】/187 参考文献/203 后 记/213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