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四方食事·胡嚼文人

四方食事·胡嚼文人

作者: 汪曾祺 汪朗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3

价格: 16.00

ISBN: 9787219047491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最近一两年,坊间关于饮食文化的书籍颇多,其中不乏一些好书。被称为“美食文学革命家”的沈宏非写的《写食主义》,还有赵珩老先生的《老饕漫笔》都算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特别是那本《老饕漫笔》,光文章标题就十分诱人,譬如蜜汁红苕、中山公园的藤萝饼、辉县吃海参、镇江端午鲥鱼肥、塔尔寺酸奶、药羹鲈脍的寂寞等,还有很多。至于那些 菜名则更加诱人,看书看得流口水毕竟不是什么雅事,就暂且作罢。 而对于一本谈吃的书来说,不仅写的必须是美味,更要写得好看,把其中的精髓点出来。汪朗在《财经》杂志上写专栏,便把这样的风格发挥到及极至。虽说他不是赵珩老先生那样吃遍大江南北几十年的老食客,但用书本知识来弥补实践经验,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更何况,汪朗引经据典,把吃写得活灵活现,极其好看。其中的笔调,隐约中又与他的父亲汪曾祺老先生有几分相似。 加之这是一本“父子书”,一本书这边是父亲的文章,翻过来,另一边则是儿子的文章。“汪氏父子闲说饮食”的名头,也使得阅读的兴趣陡增。 汪曾祺老先生的小说素来以艺术品位见长,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名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描写的风景简单而素朴。艺术价值曾经在很长时间内被人忽视,因而,汪曾祺、废名等人的小说被人重拾,也算是一件幸事。而这一风格,在谈饮食的《四方食事》里亦十分明显,小说家的笔法写此类散文,也受到不同寻常的效果,更何况汪曾祺这样的作家向来对生活有着细心的观察。而汪朗的风格,较之父亲,在闲情之余还多了些发散性的东西。谈吃的间隙,汪朗常常不经意却又像是行文中刻意的伏笔,一个散发就讲出些微言大意来,这大概便是他的文风。而汪曾祺则多半在吃言吃,间或着讲点人情故事,也是别有情趣。 文人谈吃,进而时常做一些闲情文章,是惯有的事情。在闲情方面,梁秋实的散文历来被人称道,周作人写散文谈北京的茶食,也有别样的意味。至于这本汪氏父子书――《胡嚼文人》和《四方食事》,显现的仍是精致和有趣。 文化随笔,沉重的历史感是一种风格,轻松闲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种风格。

目录:

五味 四方食事 寻常茶话 吃食和文学 做饭 菌小谱 鱼我所欲也 肉豆饮水斋闲菜 食道旧寻 故乡的野菜 故乡的食物 豆腐 干丝 手把羊肉 豆汁儿 面茶 贴秋膘 韭菜花 宋朝人的吃喝 ……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1 21:29:27
书香满屋发表
汪氏父子的合著《四方食事·胡嚼文人》,读来令人食指大动,回味无穷。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素来以艺术品位见长,文字朴素而优美,将饮食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品味到了美食的真滋味。汪朗的文风则在闲情中多了些发散性的东西,聊吃聊人生,也是别具一格。
2024-06-01 21:29:27
饕餮居士发表
这本《四方食事》可称得上美食界的文学盛宴。汪曾祺和汪朗父子两代文人联手执笔,将饮食文化与文学艺术交织在一起,读来妙趣横生。汪曾祺先生的文字细腻生动,将美食的色香味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垂涎欲滴。而汪朗的文章则幽默风趣,夹杂着历史典故和人生感悟,读来令人捧腹大笑之余又不失思考。
2024-06-01 21:29:27
文坛新星发表
《胡嚼文人》和《四方食事》这两本书,是汪氏父子在饮食文化领域的又一力作。他们以独到的视角和风趣的笔触,将美食与文学融为一炉,读来让人食欲大开,回味无穷。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功底深厚,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美食的精髓,让人身临其境。汪朗的文章则更显轻松活泼,随性而谈,却也饱含人生智慧。
2024-06-01 21:29:27
美食达人发表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四方食事》这本书绝对是我的必读之选。汪曾祺先生对美食的热爱和独到见解,不仅让我口水直流,更让我对美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汪朗的文章则更为生活化,将美食与生活琐事相结合,读来亲切自然,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2024-06-01 21:29:27
文化学者发表
《胡嚼文人》和《四方食事》这两本书,不仅是一本本美食指南,更是一部部文化随笔。汪氏父子以美食为切入点,侃侃而谈,将历史、文学、人生感悟融为一体,读来令人大开眼界。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为美食增添了文化底蕴。而汪朗的文章则更具时代气息,将美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