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近代中国史学述论

近代中国史学述论

作者: 罗志田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6-1

价格: 58.00元

ISBN: 978730318575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新墨西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新书有《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等。

内容简介:

史学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史学也风生水起,异彩纷呈。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追溯近代史学的履迹,特别留意学术典范、研究取向、发展趋势等面相。其余三部分多为读书心得,包括探讨近代史研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倾向,反思学术现状,展望史学发展的可能走向,并从外在和内在的不同视角观察和思索史学的基本义旨,主张治史取径不妨多元,期能疏通知远,由往昔枝叶之言,以会其无尽之意。

目录:

自序 引言: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2003) 史学的履迹 1、《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2001) 2、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2000) 3、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2000) 4、学术与社会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1999) 5、前瞻与开放的尝试:《新史学》七年(1998) 反思与展望 6、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2004) 7、解读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简单反思(2008) 8、让思想回归历史: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点反思(2009) 9、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开放型新史学(1996) 10、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2002) 研讨的取向 11、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1999) 12、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1999) 13、知常以观变:从基本处反思民国史研究(2013) 14、历史记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2000) 15、陈寅恪的史料解读与史学表述臆解(2001) 史义的探索 16、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2003) 17、 学术“对手方”与专业知识的建构——傅斯年先生的启示(2004) 18、往昔非我:训诂、翻译与历史文本解读(2010) 19、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2012) 20、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2012)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