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从“诗文评”到“文艺学”

从“诗文评”到“文艺学”

作者: 杜书瀛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7

价格: 65.00元

ISBN: 978751613003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杜书瀛,男,汉族,1938年7月生,山东省宁津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为博士生导师;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文学原理——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上海文艺出版社),《价值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渔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闲情偶寄》注评(中华书局),《李渔传》(作家出版社),翻译普罗普著《滑稽与笑的问题》(辽宁教育出版社),散文《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说文解艺》(文化艺术出版社)等。

目录:

序——从中外古今的大视野看中国文论 前言 第一编“诗文评”论 第一章论“诗文评”及中西诗学文论的根本差别 第一节“诗文评”由来 第二节“诗文评”作为中国古代评文说诗的特殊学问 第三节中国“诗文评”不是西方“文学批评”:二者似是而非 第四节略窥“诗文评”之民族徽章和印记 第五节透过“诗文评”的外在风貌往里瞧,还能窥见什么 思考题 第二编“诗文评”史论 第二章中华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结构之雏形 第一节早期中华审美文化掠影 第二节抒情传统 第三节质朴而隽永的审美风格 第四节温柔中和的审美心态 第五节美善合一的审美趋向 第六节“赋比兴”的审美旨趣 思考题 第三章周秦两汉:“诗文评”之孕育 第一节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片言只语 第二节萌芽期的“三个代表” 《尚书》之“诗言志”:“开山纲领” 孔子诗论:儒家诗学元点 “季札观乐”:开多派诗评之先河 第三节“爱”与“恨”和“贬”的尖锐对立——儒、墨、法、道对“诗”的不同态度 儒家爱“诗” 墨家法家“恨”诗 老庄“贬”诗 第四节娘胎里定尊位——汉代独尊儒术与主流诗学文论思想的确立 由“独尊”现象引发的思考 “独尊”的形成和根据 汉代儒家诗学文论渐成主流 思考题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诗文评”学科之辉煌登场——中国古代诗学文论学科的诞生 第一节“诗文评”学科诞生的标志 独立的论著和专门的论家 独立的对象和特定的内容 特定的范畴、术语和语码系统 足够量的实践和成果 第二节审美的自觉和“文的自觉” 维持“诗文评”生命存活的空气和水 魏晋:审美自觉和“文的自觉”时代到来了 “文的自觉”——对诗文认识发生质的变化 第三节“诗文评”学科诞生和繁荣的特殊历史机缘 社会动荡而精神宽松 玄学兴盛及精神解放 佛学东来的催生作用 第四节伟大的形式运动 形式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的形式自觉 “四声”的发现 伟大的形式运动 思考题 第五章唐宋金元:并非“衰落”,而是“隆起” 第一节从“唐宋变革”论说起 “唐宋变革”论 概说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铃木虎雄的论断与史实不符 第二节对偶说之创立及律诗之形成:形式运动的延续 两股强大的传统 “对偶说”的创立以及由此直接促成律诗的形成 律诗与“唯美派”杜甫及其他 第三节“诗有三境”说:“意境”理论的起始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 意境说的发展 “意境”之我见 第四节诗话时代来了 诗话时代略窥 欧阳修和《六一诗话》 张戒和严羽 第五节评点源始 说“评点” 吕祖谦《古文关键》 吕祖谦之后“评点”的发展 思考题 第六章明清:“集大成”·走向“终结”·酝酿“新生” 第一节明代的贡献 “诗文评”在明代正式得名 鸟瞰全貌 阳明心学和王门后学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清代“诗文评”之“集大成”:略述几个代表 小序 清代诗学一般情况掠影 叶燮 小说评点:金圣叹 曲论:李渔 第三节“地火在运行” “地”火从“天”来 对于中华帝国,这是些“要命”的观念 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学术必然随之变革 思考题 第三编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之蜕变论 第七章从“诗文评”向“文艺学”的转化 第一节起点:梁启超、王国维和他们的同道 梁启超 王国维 梁、王的同道 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第二节五四时期:雏形 在激烈批判中塑形 “文学概论” 第三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型 大批论著标志着现代文艺学基本成型 苏俄和西方论著的译介 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件事情 第四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定格 “文艺学”术语的出现 理论的“定格” 第五节新时期:突破 突破,或者叫“反叛” “文学理论”或“文学原理” 第六节转化中的种种问题思考 “混血儿”再思考 学术范型的变换 转化中的“批判继承”和“抽象继承” 站在社会历史文化的维度上看待“文艺学” 启示录 思考题 附录一从石器上看审美的胚芽 附录二面对传统:继承与超越 附录三伟大的学界“革命”家梁启超——漫议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梁启超的巨大贡献(在中山大学的演讲)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1 04:22:52
文学青年发表
对于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而言,杜书瀛的《从“诗文评”到“文艺学”》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宝藏。它以清晰明晰的文笔,带领读者穿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时光长廊,探索其思想发展和演变的奥秘。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启迪思想和审美体验的文学之作。
2024-06-01 04:22:52
求知若渴发表
杜书瀛的《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不仅是一部学术大作,更是一部弥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空白的里程碑之作。作者以独到的眼光和详实的史料,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观念的演变轨迹,为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2024-06-01 04:22:52
文学爱好者发表
这是一本颠覆了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认知的书。作者杜书瀛以其精湛的文字功力和渊博的学识,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另一面。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启发人思考的文学之作,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对文学的热爱。
2024-06-01 04:22:52
爱读书的人发表
读完杜书瀛的《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仿佛穿越了一段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时空之旅。作者以其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带我领略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从萌芽到繁盛的历程。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中国文学理论的求知欲,更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2024-06-01 04:22:52
读书郎发表
这本书就像一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百科全书,囊括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作者杜书瀛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通俗易懂的文笔,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窗户,让我领略到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魅力和精妙,受益匪浅。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