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作者: 王晴佳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价格: 19.80元

ISBN: 9787300126296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王晴佳,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Rowa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国际史学史、史学理论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研究员。2008年起任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M.E. Sharpe出版)主编,Storia della Storiografia杂志编委。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外比较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文著作有《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合著)及《台湾史学五十年:传承、方法、趋向》,英文著作有Inventing China through History: the May Fourth Approach to Historiography;Mirroring the Past: the Writing and Use of History in Imperial China (合著)及A Global History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合著)。

内容简介: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大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意在: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将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目录:

目录 第一讲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历史?--代前言 第二讲 “大写历史”的兴衰 第三讲 当代史学的困境 第四讲 新文化史的兴起 第五讲 新文化史的特征 第六讲 走出民族国家史学 第七讲 记忆、历史和记忆史学 第八讲 全球史与史学的前景 附录一:“张芝联先生与中外史学交流” 附录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怀念郭圣铭先生” 进一步阅读书目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