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

作者: 杨义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价格: 46.00元

ISBN: 978730311565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杨义,澳门大学中国文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 《文学评论》主编。1998-200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叙事学》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中国古典文学图志》以及《杨义文存》等著作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在学术研究中既注重对具体文学、文化现象的深入探究,更强调对中华文明的总体把握,先后提出“大文学观”及文学学科分支重建,叙事学、诗学的中国学理,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及其动力系统(包括“边缘的活力”),先秦诸子的生命还原和全息考证等学术主张。

内容简介: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从叙事学、诗学到诸子学》内容简介:学问的追求,在于文明之真、智慧之妙和人生之美,因此突破畛域而转变视野,就像风行水上,自然发生,是学术内在的精神逻辑和学理逻辑不得不如此延伸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应该用人为的学科分割加以限制。我本来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返本求真的意识使我转而研究古典文学,不知不觉已有20年。进入到古典文学领域,我先从熟悉的小说着手,进行叙事学和文化学的探讨,但是,要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还必须深入中国诗文,探究其中的人文意趣。所以,我又研究了李杜诗学、楚辞诗学以及宋元时期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文学。对于少数民族充沛的“边缘活力”进入文学史的主流叙事,实在是我致力颇勤之处。这两年,我的精力主要都放在了研究先秦诸子的发生学上面。就这样,在明清、唐宋、魏晋、先秦分别以专家之学的方式“打了几个桩”之后,我又开始思考文学的整体观问题,进入到对文学、文化、文明相互关系的整体考量当中。因为只有站在贯通古今、会通多域的角度上,才能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个精神谱系是如何发生、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变异的,它留给我们什么,它昭示着什么,从这个基础上来思考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思考国学的深层脉络及其精神内核,才是直指根源、有理有据的。

目录:

上篇 学术方法与文学地图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 一、以学术史材料做方法论文章 二、途径、工具及方法论的灵魂 三、世界思潮与本土血脉的双构性 四、“双构四点一基础”的方法论总纲目 关于古今贯通的方法论问题 一、大文学观下古今贯通三原则 二、古今贯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三、古今贯通的四种渠道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中国文学的民族学、地理学问题 一、为“重绘”解题 二、文学的民族学的问题 三、文学的地理学的问题 …… 中篇 小说:叙事与审美 下篇 从诗学到诸子学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31 22:06:52
书虫小楠发表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是一部对中国文学史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著作。杨义教授从叙事学、诗学到诸子学,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中国文学的演变,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文学地图。书中对李杜诗学、楚辞诗学以及宋元文学中的少数民族文学的深入探讨,令人印象深刻。
2024-05-31 22:06:52
墨香书影发表
杨义的《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是一部学术性极强的著作,对中国文学、文化和文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全书以贯通古今、会通多域的视角,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谱系,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2024-05-31 22:06:52
爱读书的小鱼发表
读杨义的《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就像踏上了一场寻根之旅,探索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源流。从明清、唐宋到魏晋、先秦,作者带领读者深入文学史中的不同领域,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内核的形成过程。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和思考的著作。
2024-05-31 22:06:52
书海拾贝者发表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是一本从不同视角审视中国文学的大作。杨义教授以叙事学、诗学和诸子学为切入点,将文学与文化、文明相联系,呈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节点和发展脉络。书中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关注,更是填补了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2024-05-31 22:06:52
文字控小美发表
读《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仿佛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穿越时空,领略中国文学的浩瀚海洋。作者将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结合,阐明了文学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塑造民族精神的。全书文笔流畅,论述严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