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还是敌人?

作者简介:
张少书(Gordon H. Chang), 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奥利弗•帕尔默人文学科荣誉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参加斯坦福大学的美国亚裔研究、美国研究、东亚研究、亚太研究中心、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等研究工作;同时参与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有关美国亚裔著作的编辑工作。主要研究与教学方向:美国与东亚关系史,中美关系史,亚裔美国人之政治、经济和文化史。 主要代表著作: 独著:《朋友还是敌人?:1948—1972年的美国、中国和苏联》(Friends and Enemies: The United States,China,and the Soviet Union,1948-1972,1990) 独著:《亚裔美国人和政治:一种探索》(Asian Americans and Politics: An Exploration,2002) 合著:《美籍华人的声音:从淘金潮到当今》(Chinese American Voices: From the Gold Rush to the Present,2006) 合编:《美国亚裔后裔的艺术史:1850—1970年》(Asian American Art: A History, 1850-1970,2008) 译者简介: 顾宁,女,江苏吴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美中关系史、美国史、妇女史。主要著作:《美国文化与现代化》等。 刘凡,男,1972年5月生,山东邹平人,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东欧史。 李皓,男, 1988年9月生,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 获广告学学士学位,现为北京某4A广告公司高级客户主任。
内容简介:
1949—1972年间美国不承认中国,并且不承认中国独立于苏联之外,与苏联的政策也不同。以往的观点认为“共产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中国与苏联没有不同。这种观点一直蒙蔽美国政府。张少书教授利用多国文献(包括中国材料)证明:尽管美国政府从杜鲁门开始到约翰逊时期在公开场合没有承认中苏的分歧,但是大量文献表明,这几任总统不但认识到中苏的不同,而且还利用这种不同和分歧。本书重点分析了冷战时期的复杂问题并对以往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全书的结构和写作清晰,出色地使用大量原始和多国档案,结论令人信服。 ——斯图尔特•L.伯纳斯图书奖(The Stuart L. Bernath Book Prize)获奖评语
目录:
推荐序一 冷战时代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再发现与改写 章百家 / 1 推荐序二 追忆中国学者与美国史学家在中美关系上首次合作研究的轶事 何迪 / 3 推荐序三 冷战时期美国对中苏战略中“心理战”的运用 卿斯美 / 6 中文版序言 过去20年的历史研究 / 9 前言 / 1 导论 / 4 第一章 老朋友和新敌人 / 1 第二章 联盟被削弱,联盟被铸造 / 40 第三章 分化的战略 / 81 第四章 核战的边缘 / 118 第五章 中国是主要的敌人吗? / 145 第六章 走向美苏利益共同体 / 177 第七章 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和帝国主义者 / 206 第八章 肯尼迪、中国和原子弹 / 232 第九章 回到起点? / 259 结语 / 290 索引 / 300 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研究的背景、意义、挑战和贡献 ——作、译者访谈录 / 317 译后记 / 3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