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

社会记忆

社会记忆

作者: 哈拉尔德·韦尔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30112026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主编哈拉尔德·韦尔策,德国汉诺威大学心理学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为记忆与传承研究、政治心理学等。 论文作者包括:阿莱达·阿斯曼(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简·阿斯曼(德国海德堡大学)约翰·博兰(美国班戈威尔士大学)马克·弗里曼(美国麻省伍斯特圣十字学院)安哥拉·开普勒(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格特鲁德·科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多力·劳布(美国耶鲁大学)汉斯·马尔科维奇(比勒菲尔德大学)耶尔恩·吕森(德国埃森文化科学研究所)彼得·塞沙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萨姆·温伯格(美国华盛顿大学)詹姆斯·扬(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摩西·齐默尔曼(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古斯塔夫·亚霍达(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内容简介:

人的经验是可以跨代传递的,建筑、景色、声响、气味和触觉印象等等本身也承载着历史和回忆。回忆是如何进行的,是如何传承的?在此过程中,日常的象征性和社会性实践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记忆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学界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探索。本书是来自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的国际学者跨学科合作的成果,历史和回忆之间的复杂关系是本书研讨的核心,他们提出了“社会记忆”这一概念,作为对文化记忆和沟通记忆的补充,集中研讨了无意图地传承历史的形式和实践。 作者们初次尝试提供一种有关“社会记忆”的理论,为考察进行回忆和忘却的社会组织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目录:

鸣谢 社会记忆(代序) 第一部分 历史与回忆 1 传统与对自我和文化的回忆 2 在历史与回忆之间 3 古代东方如何沟通历史和代表过去 4 回忆有多真实? 5 感情或效果:图片有哪些文字所没有的东西? 第二部分 建构过去 6 个人回忆的社会形式 7 在谈话中共同制作过去 8 制造意义:世代之间的回忆是如何形成的? 9 历史与学校——论传授和学习历史过程中意图与偶然的关系 10 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回忆形式 第三部分 社会回忆与回忆集体 11 纳粹大屠杀、回忆、认同 12 图像的延续:论心目中他人形象的连续性 13 北爱尔兰的墙上涂画、游行和日常文化 14 以色列人日常生活中的迫害神话 15 多产的过去:历史精神创伤的延续 作者简介 人名索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