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天书

天书

作者: [荷兰] 卡德尔·阿卜杜拉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价格: 20.00元

ISBN: 978753606043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卡德尔•阿卜杜拉是作者笔名,原名为Hossein Sadjadi Ghaemmaghami Farahani,1954年出生于伊朗阿拉克,荷籍伊朗作家,1988年定居荷兰。 受其祖父影响,阿卜杜拉从12岁开始钻研西方文学,由此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在德黑兰的大学学习物理学,其间积极参加各项学生起义活动。在离开故乡前,曾出版过两本小说,内容均与霍梅尼政权 有关。 1988年来到荷兰后,阿卜杜拉很快熟练地掌握了荷兰语,并开始用荷兰语创作。他的首部荷兰语作品为《鹰》(Adelaars,1993)。此书获得了荷兰的“金驴耳”奖,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1995年,阿卜杜拉发表了短篇故事集《姑娘们和游击队》(De meisjes en de partizanen,1995)。1997年,小说《空瓶之旅》(De reis van de lege flessen,1997)问世。2000年,《天书•我父亲的笔记本》(Spijkerschrift,2000)荣获荷兰E•杜贝荣 奖。2006年,出版《清真寺之家》(Het huis van de moskee,2006)。小说《信使》(De boodschapper,2008)讲述了一个关于默罕默德先知的故事;《古兰经》则强调了更加人性化的伊斯兰教。 2006年,阿卜杜拉成为荷兰莱顿大学的客座作家。

内容简介:

“Spijkerschrift”是指难以破译的手稿,手稿是既聋又哑的盲人阿嘎•巴克尔对自己在伊朗生活的记录。在政体不断变换的国家里,他苦苦寻找自己的语言。几年后,当伊斯梅尔避难来到荷兰,带来了父亲的手稿,试图破解它,并把它译成荷兰语。遇到他无法理解的段落,他就用自己创作的有关自己祖国的故事来填补。他以自己新的国家的语言来描绘伊朗,使荷兰语成为自己真正的故乡。因为对于一个逃亡者来说,他用以思考和写作的语言才是他真正的避难所。阿卜杜拉以其精确、朴素同时又富有感召力的风格来探索这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这是一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文学价值的著作。

目录:

第一部 洞穴 洞穴 火车 妻子 圣井 伊斯法罕 新妻子第二部 新天地 新天地 搬家 戴帽子的女人 莫萨德夫 鹦鹉 金钟 自立 巨人的阴影 荷兰沙丘 贾梅尔 马赫迪 阿克巴不想聋哑了 时光飞逝 达马万德峰 路的尽头 阿克巴笔记本的圣诞树第三部 洞穴 一条新路 脚印 楔形文字笔记本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31 18:44:22
渔舟唱晚发表
天书是一本如诗如画的杰作,它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伊朗的历史与文化。阿嘎•巴克尔的人生故事令人动容,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体的挣扎。伊斯梅尔对父亲手稿的翻译和填补,更是展现了语言的强大力量,它不仅可以连接过去与现在,更能赋予故乡新的生命。
2024-05-31 18:44:22
书香墨韵发表
天书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阿卜杜拉的文字精准有力,用质朴的语言刻画出伊朗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阿嘎•巴克尔的经历令人感慨,他的残疾并没有阻挡他追寻真理的脚步。伊斯梅尔对父亲手稿的努力,体现了后辈对先辈的传承和对故乡的眷恋。
2024-05-31 18:44:22
云淡风轻发表
天书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阿卜杜拉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笔力,剖析了移民的困境和故乡的情结。阿嘎•巴克尔的故事既让人心酸又让人钦佩,他用自己的坚强和智慧克服了重重障碍。伊斯梅尔在荷兰寻找父亲的语言,更是在寻找自己真正的身份和归属。
2024-05-31 18:44:22
墨客骚人发表
天书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阿卜杜拉的语言准确生动,用流畅的笔触描绘出伊朗的社会图景和个体的命运。阿嘎•巴克尔的经历像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伊斯梅尔的翻译和填补,更是体现了语言的无限可能和想象力的迸发。
2024-05-31 18:44:22
半梦半醒发表
天书是一本充满哲思的小说。阿卜杜拉以独到的视角,探讨了语言、身份和故乡的深刻内涵。阿嘎•巴克尔的失明、失聪和失语,恰恰是他洞察世界的独特方式。伊斯梅尔对父亲手稿的解读,更是对自我和文化的追寻。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