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兴的源起

兴的源起

作者: 赵沛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7-11

价格: 1.85元

ISBN: 9787500402169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赵沛霖 男,1938年10月生,天津市人。研究员。196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1980年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调入天津社会科学院从事文学研究。1987年-1994年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美学学会副会长、天津语文学会理事、日本宫城学院女子大学客座研究员。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主要在先秦诗歌、上古美学史和神话学。主要论著有《兴的源起》、《诗经研究反思》、《屈赋研究论衡》、《先秦神话思想史论》,主编有《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美学百科全书》,另有论文100余篇,其中《兴的源起》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屈赋研究论衡》获中国屈原学会首届评奖二等奖。论文《兴:宗教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的积淀》、《论诗经的神话学价值》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试论中国寓言的起源》、《屈原在中国神话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有28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另有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古代文学研究年鉴》、《中华诗词年鉴》、《哲学研究年鉴》全文转载或摘发。应邀先后在日本宫城学院女大学、韩国圆光大学、京畿大学、延世大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讲学或发表学术演讲。在文学研究领域,比较系统地提示了某些原始物象的文化观念意义及其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诗经》打开了新途径,不但拓宽了《诗经》研究领域,而且促进了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兴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超现实的先验性模式,而是诗歌艺术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就不是以传统的静态的眼光,而是以动态的眼光来观察了。作者紧紧抓住兴“先言他物”的特点,从追究“他物”的起源入手,对《诗经》和逸诗中的大量原始兴象,从题材上分为鸟、鱼、树木和虚拟动物四个方面,对其具体起源内容和途径一一探幽发微。揭示出鸟类兴象起源与鸟图腾崇拜之间、鱼类兴象起源与生殖崇拜之间、树木兴象起源与社树崇拜之间、虚拟动物兴象起源与祥瑞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运用宗教学、神话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大文化的角度,多层次地综合考察,从原始宗教赋予自然物象以超现实的观念内容,到这物象与观念内容之间出现习惯性联想,再到这种习惯性联想运用于诗中而有了原始兴象的出现,直至原始兴象逐渐在历史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观念内容而外化为一般的规范化的兴的形式,一步步揭示出原始宗教观念如何造就了习惯性联想而又如蝉之蜕皮一般从中褪出,只留下那抽象的外壳,演变为兴的艺术形式。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31 17:28:11
书香墨染发表
这本书以独到的视角切入,从原始兴象的起源入手,揭示了兴的文化根源。作者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梳理出鸟、鱼、树木等不同题材的兴象来源,并追溯其与宗教崇拜、神话观念的关联。将兴这一诗歌艺术形式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考察,令人耳目一新。
2024-05-31 17:28:11
古韵流芳发表
兴的源起一书,从《诗经》出发,探寻兴象的根源。作者通过对原始兴象的考察,揭示了其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社树崇拜等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的考察,不仅丰富了对兴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究中国古典诗歌起源的新思路。
2024-05-31 17:28:11
翰墨丹青发表
赵沛霖先生的兴的源起,是一部严谨而创新的学术著作。作者以《诗经》为文本,从兴象的具体起源入手,探寻兴的发展脉络。全书结构清晰,论证严密,将宗教学、神话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兴这一诗歌艺术形式的新窗口。
2024-05-31 17:28:11
文采斐然发表
兴的源起一书,引人入胜,令人沉醉其中。作者通过对《诗经》中兴象的深入考察,揭示了兴的文化内涵。从鸟类到鱼类,从树木到虚拟动物,作者抽丝剥茧,层层剖析,勾勒出一幅《诗经》兴象背后的文化画卷。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
2024-05-31 17:28:11
妙笔生花发表
赵沛霖的兴的源起,是一本学识渊博、论述精辟的著作。作者从史学、宗教学、神话学等多个角度切入,对《诗经》中的兴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究。全书论据充分,例证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兴这一诗歌艺术形式的宝贵视角。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