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和文存(第2卷)

内容简介:
《思和文存(第2卷):文学史理论新探》分民间文化形态、共名与无名、潜在写作、世界性因素四辑,内容包括:民间形态与现代都市文化;多元格局下的小说文体实验;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自己的书架·《垂柳巷文辑》等。《思和文存(第2卷):文学史理论新探》共分为四辑,主要内容包括:民间文化形态;共名与无名;潜在写作;世界性因素。
目录:
关于“重写文学史”(代序) 第一辑:民间文化形态 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 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民间形态与现代都市文化 还原民间:读张炜的《九月寓言》 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事 《秦腔》:文化传统的衰落与重返民间 从巴赫金的民间理论读余华的《兄弟》 试论莫言《生死疲劳》的民间叙事 第二辑:共名与无名 共名与无名:百年文学管窥 当代文学观念中的战争文化心理 试论1990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 碎片中的世界·碎片中的历史 1996年小说创作一瞥 多元格局下的小说文体实验 营造精神之塔 林白论 现代都市社会的“欲望”文本 第三辑:潜在写作 我们的抽屉 试论无名氏的《无名书》 自己的书架·《垂柳巷文辑》 自己的书架·《诗的隐居》 第四辑:世界性因素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 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之精神基础 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 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十四行集》 余华小说与世纪末意识 《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 试论阎连科《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 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 附录一:无名论坛·主持人的话 附录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 附录三:《20世纪文学史理论创新探索丛书》导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