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影像记忆

内容简介:
在中国摄影界,袁毅平,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是一位资深的摄影前辈。《东方红》,1961年拍摄的一幅天安门日出的彩色风景照片,既是袁毅平的传世佳作,也成了他的刻板标签。 实际上,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摄影发展的历程中,袁毅平具有多重身份:摄影师、编辑、摄影理论研究者、摄影批评人、摄影协会领导者、摄影活动组织者。时间将袁毅平与摄影编织成了一个实心球,从照相馆人像摄影扎实训练起步,到职业新闻摄影的锤炼,进一步以编辑的视点审视和评价影像,进而研究摄影的理论与美学。袁毅平以一位在摄影的自觉实践中成熟起来的领导者,参与摄影行业政策、规范的制定与决策、执行与推广。袁毅平为人谦逊、温和,待人热情,五十多年来,太多活跃在摄影行业一线的人,无论天南海北,都喜欢称袁毅平为“老师”,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袁毅平直接的帮助和提携。2014年,88岁的袁毅平早已被尊为“袁老”。近几年他积极主动地向摄影界敞开自己,不仅愿意讲述一生的摄影历程,也不遗余力地翻箱倒柜,打开一包又一包牛皮口纸袋和旧信封。他期待这些散落的底片与文稿,将往事和影像重新呈现。这也是以袁老为代表的摄影前辈,送给与中国摄影界的一份馈赠。(朱炯)
目录:
“中国摄影文丛”序/ 王瑶 序/ 传承/ 王瑶 往事散记/ 袁毅平 熟悉与陌生:作为摄影师的袁毅平/ 朱炯 照相馆时期 • 上海 (1939 -1949 年) 《新华日报》时期•重庆(1950-1954 年) 《人民日报》时期• 北京 (1954 -1957 年) 水乡秋收•江苏苏州甪直地区(1962 年) 送影展下乡•河北省涿鹿县(1963 年) “四清运动”•山东曲阜焦河大队(1964-1965 年) “五七干校”•天津静海(1969-1972 年) 工业生产与水利建设(20 世纪50-60 年代) 北京面貌(20 世纪50-70 年代) 天安门广场(1950-1998 年) 阿尔巴尼亚(1966 年) 开放的中国(1980 年-21 世纪初) 向外的目光(1980 年-21 世纪初) 袁毅平个人肖像编年史 袁毅平大事记 后记 / 吴砚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