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的命运

作者简介:
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记忆的神话》、《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漫读经典》、《文学的诗性之灯》、《二十世纪的诗心》、《废名•桥》、《20世纪外国小说专题》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一直关切文学性的问题,并始终坚持在文学研究中贯彻文本细读原则,强调艺术感受力、文学悟性、审美精神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本书也试图把文学性进行多向度的理解,尊重与还原文学在其历史进程中固有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进而尝试深入理解文学在其创作与被阅读的过程中所关涉的心灵活动和精神历程。
目录:
文学性文学经典批评、阅读和阐释——与洪子诚先生对话(代序一) 文学性的命运——与薛毅对话(代序二) 辑一 中国现代文学创生期小说中的主体问题 古典语境在现代文学中的移植 元气淋漓的“新文学之当代史” 废名的意义 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及其幻灭 辑二 拟像的风景 帝国的历史魅影 打开“大众记忆”的钥匙 孤独的人才能发现风景 辑三 都市视野与文本解读 我的2010年度阅读 现代作家笔下的风景及浪漫主义传统 “文学保守自己的秘密” 那些挑灯夜读的时光 辑四 为何我难舍《背影》 沈从文笔下的吊脚楼风情画 “中国人从猫的眼睛里看时间” 现代诗人笔下的外滩海关钟 中国诗人的江南想象 辑五 扇: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 西部边疆史地想象中的“异托邦”世界 场域视野中的曹葆华 战争年代的诗艺历程 辑六 “搭建一个古瓮般的思想废墟” 生态主义的诗学与政治 诗歌与承担 一代校园作者的精神侧影 诗心接千载 辑七 一个关于自我欺瞒的人性故事 《日瓦戈医生》与俄罗斯精神传统 毛姆的中国想象 始于希腊的东方精神之旅 废墟的美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