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失去象征的世界

失去象征的世界

作者: 耿占春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4月

价格: 43.00元

ISBN: 9787301135433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耿占春,1957年生于河南柘城,现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诗学研究、文学批评,著有《隐喻》、《话语和回忆之乡》、《观察者的幻象》、《叙事美学》、《在道德与美学之间》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汉语诗歌为切入点,以“象征”为叙述对象,追溯“象征”的古老出身,和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形记”。作者意在指出,“象征”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和仪式表述手段,更是人类感受世界、认知自我的途径;在中国当代文学时期,“象征”的存在与消失过程,表征着社会、文学和生存境遇的变化;“象征”的改写也意味着人类对自身文化、生存意义的改写。 目录 绪论:从文本到语境 第一章 修辞批评与社会批评 第二章 象征:再现和话语自我指涉 第三章 象征:知识与神话 第四章 象征主义的遗产:从神话到政治 第五章 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 第六章 作为传记的昌耀诗歌 第七章 自我的地理学 第八章 微观知觉与语言的启蒙 第九章 语言的激进化 第十章 感受性主体 第十一章 感受力的现代性 第十二章 现代性与死亡 后记:零散的感想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30 05:11:24
书自在心发表
细腻入微的文字,揭示了象征与社会、文学、生存之间的深刻关联。耿占春老师以现代汉语诗歌为切入点,带领读者踏上探索象征的旅程,令人深思。每章内容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让人读起来犹如剥洋葱般,层层深入。
2024-05-30 05:11:24
海阔天空发表
别具匠心的视角,解读了象征的演变和消亡。作者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脉络,从文本到语境,从修辞到社会,从知识到神话,全方位地剖析了象征在现代汉语诗歌中的兴衰。书中对昌耀诗歌的传记式解读,更让人不禁赞叹作者的学术功底和对文学的深刻理解。
2024-05-30 05:11:24
云淡风轻发表
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将象征的概念与现代汉语诗歌相互交织,构建了一幅生动立体的图像。书中对象征主义的“遗产”传承和改写的阐述,发人深省。特别是对“感受性主体”和“感受力的现代性”的讨论,更是让读者对现代诗歌有了新的认识。
2024-05-30 05:11:24
林语堂发表
这是一本充满启迪性思考的著作。作者从象征这个视角切入,将现代汉语诗歌与社会、文化、哲学等领域联系起来,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每一章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带领读者深入理解象征在这场文学变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4-05-30 05:11:24
人间四月天发表
耿占春老师的《失去象征的世界》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象征在现代汉语诗歌中的变迁。书中既有对理论的深入探讨,又有对具体作品的细致分析,让人受益匪浅。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