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审美意象学

审美意象学

作者: 汪裕雄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3821740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汪裕雄,男, 1937年生,安徽徽州绩溪人,1967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中心兼职教授,著名美学学者。曾任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文艺美学硕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意象学以及宗白华研究。

内容简介:

1993年版的《审美意象学》与1996年版的《意象探源》同为审美心理学专著,二书探讨同一课题,一论一史,构成姐妹篇。《审美意象学》以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象”范畴为中心,通过中西比较,从意象生成、意象结构、意象类型及其交流功能展开哲学—心理学论析,为意象范畴审美内涵的现代诠释,为传统美学和诗学的现代重建,作了有益尝试。该书出版后,深受美学界推重,被叶朗、杨恩寰等著名美学家称为同课题研究的一次“拓展与创新”,其“选题处于美学的前沿地带,内容富于启发性”,是审美心理研究的“范导性著作之一”。该书1994年获安徽省首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意象探源》为1992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意象系列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全书上起远古,下迄魏晋,将“意象”放在中国文化符号的历史行程中,分原起论、基型论、审美论三编,从“龟兆”、“易象”和“诗乐意象”诸多向度,作了哲学—心理学考察。该书出版后,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文汇读书周报》、《安徽师大学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评介文章,认为作者引进符号哲学诠释中国传统意象理论,以及由此涉及的中国文化基本特征,对推动中国美学和中国诗学研究,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基于此,1998年经安徽省第四届社科成果奖评审,该书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奖;1999年经国家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又被授予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30 00:38:58
书香墨韵发表
《审美意象学》一书可谓美学前沿的拓荒之作,作者汪裕雄以“审美意象”为枢纽,中西融汇,为意象范畴的现代诠释提供了崭新视角,对传统美学与诗学的重建极具启迪。
2024-05-30 00:38:58
风花雪月发表
《审美意象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审美意象置于中西哲学与心理学视域下进行考察,既有对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深层发掘,又有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对话,这种跨文化比较的方法论为审美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疆域。
2024-05-30 00:38:58
海阔天空发表
汪裕雄教授的《审美意象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于审美意象这一概念的梳理与阐释,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我们理解审美体验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
2024-05-30 00:38:58
寒梅傲雪发表
《审美意象学》以其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例证,深入剖析了审美意象的生成、结构、类型和功能,为美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维度,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审美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05-30 00:38:58
星光璀璨发表
汪裕雄的《审美意象学》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有可读性的著作,它将晦涩难懂的美学理论用一种清晰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既满足了专业人士的学术需求,也适合大众读者了解审美意象的奥秘。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