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

细述金瓶梅

细述金瓶梅

作者: 杨鸿儒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07-3

价格: 39.00元

ISBN: 9787506017640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杨鸿儒,1927年生于四川省邛崃县。著名学者、教授。早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1950年在东北人民政府工作,旋调高等院校执教30余年。80年代调至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工作。出版《修辞知识》、《当代中国修辞学》、《千家诗评译》、《唐宋词评译》、《唐代绝句评译》、《宋代绝句评译》、《元曲评译》等专著10多部。已被收入《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辞典》和美国《世界名人录》等等。

内容简介:

《金瓶梅》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奇书”。 一方面,作者直面人生,洞达世情,暴露社会的腐败,透析人性的善恶;另一方面,在涉笔饮食男女时,特多秽词,惊世骇俗,被人目之为“古今天下第一淫书”,长期被禁。因此,让广大读者正确认识它的价值,就成为当前《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这部《细述金瓶梅》,以深入浅出之笔,丛版本、作者等“外学”,到文本中的人物、内容、思想、艺术,以及诗词韵曲、社会风俗、难解之谜,再到20世纪的传播、研究等学术动态,面面俱到,对《金瓶梅》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做了全景式的扫描。读者随着作者的叙述,自然会更切实地体味到小说的艺术奥妙。本书是目前市场上研究《金瓶梅》最全面深入的一部通俗性学术著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金瓶梅》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版本流传 (一)抄本 (二)刻本 二、作者之谜 (一)嘉靖间大名士说 (二)绍兴老儒说 (三)金吾戚里门客说 (四)王世贞说 (五)李开先说 (六)李渔说 (七)赵南星说 (八)贾三近说 (九)贾梦龙说 (十)屠隆说 (十一)卢楠说 (十二)冯梦龙说 (十三)丁纯父子说 第二章《金瓶梅》的版本与作者 一、西门庆 二、潘金莲 三、李瓶儿 四、庞春梅 五、吴月娘 六、陈经济 七、应伯爵 八、李娇儿 九、孟玉楼 十、孙雪娥 第三章《金瓶梅》的主要人物 一、西门庆帘下遇金莲 二、王婆贪贿说风情 三、王婆十件挨光计 四、西门庆茶房戏金莲 五、潘金莲坐家娱淫夫 六、薛嫂说娶孟玉楼 七、潘金莲永夜盼西门庆 …… 第四章《金瓶梅》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金瓶梅》的诗词韵曲 第六章《金瓶梅》的思想与艺术 第七章《金瓶梅》的社会风俗 第八章《金瓶梅》未解之谜 第九章《金瓶梅》的有关重要资料 第十章20世纪《金瓶梅》学术动态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9 21:29:44
书虫小雅发表
《细述金瓶梅》一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金瓶梅》这部经典巨著。从版本流传、作者之谜,到人物形象、故事梗概,再到作品的思想内核和艺术成就,作者面面俱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解读视角。读完本书,我不仅对《金瓶梅》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有了新的认识。
2024-05-29 21:29:44
文学爱好者发表
作为《金瓶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杨鸿儒先生的《细述金瓶梅》一书堪称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通俗易懂的文笔,对《金瓶梅》的版本、作者、人物、内容、思想、艺术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和研究《金瓶梅》的宝贵资料。读完本书,我不仅领略了《金瓶梅》这部奇书的艺术魅力,也对作者的治学精神和学术品格深感敬佩。
2024-05-29 21:29:44
读书老饕发表
《细述金瓶梅》一书,让我对《金瓶梅》这部看似晦涩难懂的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将《金瓶梅》的人物、故事、思想、艺术等各方面一一呈现,让我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读完本书,我不仅对《金瓶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2024-05-29 21:29:44
历史探索者发表
《细述金瓶梅》一书,不仅是一部《金瓶梅》的学术研究著作,也是一部中国社会史的缩影。作者从《金瓶梅》中的人物、故事出发,深入挖掘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读完本书,我不仅对《金瓶梅》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更丰富的了解。
2024-05-29 21:29:44
文化探究员发表
《细述金瓶梅》一书,是一部难得的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著作。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金瓶梅》这部作品的版本、作者、人物、内容、思想、艺术等各方面娓娓道来,既满足了专业研究人員的需求,也适合普通读者的欣赏。读完本书,我不仅对《金瓶梅》这部经典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