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此或彼

作者简介:
基尔克果(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 kegaard)是十九世纪丹麦哲学家、神学家,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和存在哲学的思想先驱之一。《或此或彼》是他的代表作。据研究者分析,此篇是作者模仿德国浪漫派作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Fried richvon Schlege1,1772-1829)的长篇小说《鲁辛德》写成的。《或此或彼》初版于1843年。该书出版后,曾在哥本哈根城内引起轰动。但迟至二十世纪,本书才在欧洲大陆流传开来。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上部共八篇,托名“A的论文”。下部共三篇,托名“B的论文”。全书各篇看似各自独立,分别讨论不同的问题,却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或此或彼》意在表明:存在的本质即是选择——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同选择之间不存在一个比另一个更优越。上部中“A”的八篇作品主要讨论审美的人生态度,构成了“此”。下部“B”的三篇作品主要讨论道德的人生态度,提出了人生选择的问题,并涉及了宗教的人生态度,构成了“彼”。
目录:
中译本说明 《或此或彼》的成书经过 上部:生活的一个片断(包括A的论文) 序言 诗篇 直觉情欲的诸阶段或情欲音乐喜剧的诸阶段 现代戏剧的悲剧因素中反映出来的古代戏剧的悲剧因素 剪影 最不幸的一个 初恋 轮作制 勾引家日记 增补 下部:威廉法官的信(B的论文·给A的书) 婚姻的审美效力 人格发展中的美学与伦理学的平衡 最后的话 那存在于与上帝有关的思想中的基础:我们总是处于错误之中 增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