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家笔下的回族

内容简介:
序 鲁迅书信中关于回族的议论 一、鲁迅的两封书信 二、鲁迅与、王流知识分子对两次侮教案的反应和评价 三、回族民间团体与知识分子的反应 四、一个细节问题 郭沫若和他的弟子金祖同 一、金祖同往东京师事郭沫若 二、金祖同促成郭沫若归国 三、一副对联泄露郭沫若的真实想法 四、中国书店在抗日时期的“勇敢行为” 五、金祖同致郭沫若夫人安娜女士的一封公开信 六、佥祖同之死 巴金与马宗融、罗淑夫妇的友谊 一、巴金与马宗融一见如故 二、巴金为罗淑出书 三、再聚重庆 四、巴金为老友送终 老舍第一次将回族人物带进文学史 一、老舍与回族的关系 二、表现回族人民抗战精神的话剧《国家至上》 三、小说《正红旗下》描写了老北京的底层回族人物 杨绛笔下的回族底层人物 王蒙笔下的两个回族人物形象 一、《在伊犁》:依斯麻尔形象描写及新疆回族的一些特点 二、《恋爱的季节》:50年代关于回族宗教信仰的政策性保护 张贤亮小说中的西北回族人物形象 一、张贤亮小说中回族人物原型和形象浏览 二、《绿化树》中两个回族人物形象 三、《我的菩提树》中两个回族人物形象 四、人物形象描写上的几个共同特点 作品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越是大作家,在描写少数民族生活及精神世界方面,越是准确,因为他们对待少数民族,做到了非常重要的两点:尊重,理解。 在文学大家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杨绛、王蒙、张贤亮的笔下,回族人民强健、清洁、善良、机智、坚韧,自尊自爱、乐于助人,这大体概括了回族的“民族性格”,表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情状和精神面貌 鲁迅与“南华案”、“北新案”,郭沫若与金祖同;巴金与马宗融、罗淑;老舍、杨绛、王蒙、张贤亮笔下的回族人物形象。 在文学大家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杨绛、王蒙、张贤亮的笔下,回族人民强健、清洁、善良、机智、坚韧,自尊自爱、乐于助人,这大体概括了回族的“民族性格”,表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情状和精神面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