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

中国俗文学

中国俗文学

作者: 陈平原 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1

价格: 42.00元

ISBN: 978730109943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中国俗文学》内容简介:十年前,因偶然的因素,我开始接手中国俗文学学会的工作。上任伊始,创办学术集刊的计划落了空,倒是学术史清理工作进展顺利,先后组织了若干学术研讨会,并合作编纂了声誉颇佳的《现代学术史上的俗文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其实,类似的工作,此前此后也有人做,如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编(《中国俗文学七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王文宝撰《中国俗文学发展史》(燕山出版社,1997)、陈泳超著《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等。此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都是希望借清理学术史,获得前进的方向、思路与动力。 谁都明白,反省前人足迹,并不保证自家的表演一定精彩。明白学科发展方向,知道路该怎么走,必须伴随艰苦卓绝的上下求索,方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业绩。 记得几年前,我曾谈过俗文学研究的“精神性”、“文学性”与“当代性”,现在看来,还得添上一兼及田野调查与书斋作业的“学术性”。而这,因众多训练有素的博士硕士逐渐走上教学及科研岗位,将变成现实。

目录:

《宝卷辑本》导论(李世瑜) 形成期之宝卷与佛教忏法、俗讲和“变文” (车锡伦) 子弟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黄仕忠 李芳) 试论曲艺发展观(戴洪森) 明清小说在东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中的传播 (吴刚) 从宋元话本到《聊斋志异》 ——论讲唱文学对文言小说的渗透 (陈文新) 小说间的比赛 ——以《三国演义》为中心 (鲁小俊) 论“三言”中人物形象符号化倾向 ——以有关兄弟析产的作品为考察中心 (白岚玲) 《西游补》与《西游记》关系新探 (赵红娟) 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语境和批评标准 ——以近十年中国通俗小说创作为中心 (汤哲声) 论民间小戏的形态价值与生态意义 (刘祯) 语言民俗和戏曲创作 (李祥林) “文君听琴”的文学意义 ——元代才子佳人戏的恋爱模式 (黄卉) 明代戏曲评点与批评话语的转换 (朱万曙) 方成培《雷峰塔》版本研究(明光张弘) 杜步云与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 (郑志良) 海州童子戏的源流、形式及其他考述 (许卫全、朱秋华) 巴蛇食象:被曲解的婚姻神话(余云华) 明代文人对民歌的认识 ——以冯梦龙为中心 (傅承洲) 《点石斋画报》中的西人识宝传说 (王娟) 现代民歌中蕴涵的古代文化 ——对湖北房县民歌与古代典籍之间关系的考察 (陈连山) 试论民间叙事中的“伦理悬置”现象 ——以陆瑞英演述的故事为例 (陈泳超) 北大学人对我国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之贡献 (王文宝) 俗文学研究视野里的“潮州” (陈平原)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9 04:32:08
书香墨韵发表
《中国俗文学》一书,作者陈平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文笔,带领读者走进一个迷人的民间文学世界。书中对俗文学的渊源、发展、分流、变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示了中国俗文学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命力。
2024-05-29 04:32:08
文人雅士发表
这本《中国俗文学》让我大开眼界,对俗文学的认知有了本质的提升。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和权威的学术分析,揭示了俗文学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内涵,颠覆了我以往对俗文学的偏见。
2024-05-29 04:32:08
学子千里发表
《中国俗文学》堪称俗文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和研究视角。作者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探讨了俗文学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联性,极具启发意义。
2024-05-29 04:32:08
漫步云端发表
读《中国俗文学》,犹如在民间文学的海洋中畅游。作者用生动的笔触,还原了俗文学的鲜活样貌,带我领略到了民间俚曲、传说故事、俗曲小调等俗文学形式的魅力,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05-29 04:32:08
寻觅真知发表
《中国俗文学》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的著作。作者从多个角度切入,系统梳理了俗文学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独到的学术见解。书中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值得反复研读。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