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
内容简介: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
目录:
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 掌握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取向 力求知行合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判断 推论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的类型 现象学(辨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胡塞尔的现象学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阅读的三种取向 阅读的四个步骤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戴尔菲神殿: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人是理性的动物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教) 基督教与天主教 上帝造人:神的形象与原罪 得救之途:信、望、爱 中世纪≠黑暗时代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从达尔文列柏格森 失落的环节:理性思考 人与动物的分界 真正的生命:直观的发挥 德日进:人往哪里去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神话与悲尉 神话:神界故事,民族的梦、不自觉的虚构 神话的基本信念 神话的作用 神话的主题 现代社会的神话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希腊悲剧三大代表 近代欧洲的悲剧 中国的戏剧 结论:从神话与悲剧中获取知识 第五章 苏格拉底 时代与思想背景 自然学派 辩士学派 思想方法的特色 对话的方式 苏格拉底的对话 知识就是德行 生平大事 最有智慧的人 被人诬告,为己辩护 狱中讨论 生命内涵 追求真理 肯定传统 内心之声 人格表现 理性与自由 信念与尊严 生死与超越 结论:活出自己 第六章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人生三绝望 人生三阶段 尼采 上帝死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权力意志:超人 精神三变 雅斯贝尔斯 界限状况 刹那与永恒 密码与超越界 四大圣哲 海德格尔 存有与时间 从此有到存在 人的未来 马塞尔 是(Being)≠有(Having) 奥秘(Mystery)≠问题(Problem) 我与你(I-You)≠我与他(I-He) 人生=旅行的过程 ……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