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文学语言学部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学术顾问等。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其多项著作曾获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奖。全国模范教师(2004)、北京市劳动模范(1984)。
内容简介:
《历史题材文学系列研究(第一卷):历史题材文学前沿理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相通性、文学研究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研究的文学视角、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若干问题、文学与历史的分合际遇、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影响、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异同、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看两种叙事方式的“边界”问题、历史题材文学的泛政治化倾向及其特征、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文化症候、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审美缺失、还原抑或升华:超越“正说”“戏说”之争等。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之关联 第一节 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相通性 第二节 文学研究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研究的文学视角 第三节 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若干问题 第二章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异同及关联 第一节 文学与历史的分合际遇 第二节 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异同 第四节 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看两种叙事方式的“边界”问题 第三章 政治与美学视野中的历史题材文学 第一节 历史题材文学的泛政治化倾向及其特征 第二节 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文化症候 第三节 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审美缺失 第四节 还原抑或升华:超越“正说”“戏说”之争 第四章 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三向度 第一节 历史发展的向度 第二节 艺术审美的向度 第三节 时代精神的向度 第五章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三层面 第一节 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一:重建历史世界 第二节 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二:隐喻现实世界 第三节 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三:暗示哲学意味 第六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艺术理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 第一节 历史1和历史2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从历史2到历史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的形成 第三节 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联系 第七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类型及其审美精神 第一节 历史题材文学是否要有历史根据 第二节 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类型 第三节 三种不同的审美精神 第八章 当前中国电视剧中的后历史剧现象 第一节 历史记忆:从正史变形为野史 第二节 政治情结:从直面现实症候到遁入历史掌故 第三节 情理观照:从冷峻批判到浪漫怀旧 第四节 审美表现:从历史正剧到后历史剧 第九章 历史题材文学中人民取向问题 第一节 历史意识与人民的诉求 第二节 “写人民命运”与“从人民出发” 第三节 以冯至的转换为例 第十章 历史题材文学中封建帝王的评价问题 第一节 当前历史小说、影视剧的基本结构模式及蕴含问题 第二节 评价的视野应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历史题材创作评价帝王的几个要点 第十一章 历史题材创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问题 第一节 历史题材创作研究与批评中存在的三大误区 …… 第十二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第十三章 历史题材创作中的“戏说”问题 第十四章 历史剧创作问题论争的考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