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

罗兹挽歌

罗兹挽歌

作者: (瑞典)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价格: 40.00元

ISBN: 978730909104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1958年8月16日出生于挪威奥斯陆,现定居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奥地利维也纳。是瑞典著名作家,《瑞典日报》特约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共发表十多部小说和论著,并获得多个重要文学奖项和提名。长篇历史小说《罗兹挽歌》获得2009年奥古斯特文学奖,成为年度最佳非虚构类小说。同年,他还因其杰出的文学造诣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荣膺瑞典九人文学协会大奖。

内容简介:

恢弘史诗巨制 二战期间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 人性和兽性之间的苦苦挣扎 刻在人类历史肌体上的最深伤痕 售出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18个海外版权 瑞典最具威望的奥古斯都文学奖获奖作品 德文版权于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以Pre-empt deal方式签下 著名作家 严歌苓 推荐阅读 2009年11月下旬,由瑞典书商协会评选的奥古斯都文学奖The August Prize,将年度最佳小说奖颁给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Steve Sem-Sandberg) 的《罗兹挽歌》THE DESTITUTES OF LODZ。这本小说今年9月出书,不仅立刻荣登瑞典小说排行榜第一名,获得重要书评家推荐,更在两个月内售出18个海外版权,其中德文版权在10月的法兰克福书展期间由Klett-Cotta出版社以Pre-empt deal的报价迅速夺下,挪威的版权预付金也创下历来新高。 这本书中出现的绝大多数人物,都随着1944年8月贫民区最后一次的肃清行动,永远地消失在历史舞台之上。 绝大多数对时局产生影响的职能人员在这本书中都是以真名出现的。首先是因为关于他们的一切都被详尽地记载了下来,《贫民区大事记》和《贫民区百科全书》中甚至对他们的背景和行踪都有确切的调查和考证,在这种情况下,为一个真实的人物虚构一个不真实的名字反而显得多余和做作。此外,我个人认为,1940年至1944年期间,这些发生在罗兹城贫民区所有的已知事件,如果对它们加以粉饰,将必定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 ——作者 《罗兹挽歌》一经面世,便在瑞典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迅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市场获得广泛关注。 《罗兹挽歌》可称得上是一部恢宏的史诗巨片。其中多线交错发展的情节构架,以及想象和现实交替进行的文字描述,在体现作者成熟深厚的写作功力的同时,也考验着读者的记忆力和耐心。 ——译者 “这本描写二战期间纳粹德军占领波兰罗兹(Lodz)工业城,组织犹太小区的小说,以年鉴式的写作方式记述这个犹太自治区的缘起、组织、运作及最后悲哀的结局。故事在泪水已干、情绪不再激动的氛围中铺展,史实与虚构情节巧妙穿插,交织呈现从1941至1944年期间这一代犹太人多舛的命运。” “With this collective novel, Steve Sem-Sandberg attends to a specific chapter in the annals of World War II: the Jewish ghetto in the Polish city of Lodz west of Warsaw, its origin, organisation and heartbreaking conditions under Nazi supervision. It is a story that is told after all the tears have dried, depicted in an almost dry and unsentimental style, a balancing act between fact and fiction that with a basis in the (authentic) Ghetto Chronicles 1941-44, portrays a series of individual destinies with strong integrity, also when they waver or fail.” ——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TheAugustPrize评审团评语 尽管犹太屠杀主题的小说或回忆录源源不绝,很多人一看到相关主题的书,心里马上对应出几种刻板印象,但这本根据史料、以报导方式写成的小说,以冷静与透彻、平衡史实与虚构情节的叙事功力赢得许多肯定。 小说故事环绕着纳粹侵占期间,罗兹工业城犹太人柴门•伦高斯基(Chaim Rumkowski)与德军妥协,管理“犹太小区”,为德军生产效力,甚至最后协助排定“遣散”顺序及名单的著名历史事件。伦高斯基被大多数人唾弃为纳粹的走狗、压迫者的同路人,他管理为数16万人的自治区,尽管在外受德军颐指气使,在自治区内他俨然是犹太人的专制君主。伦高斯基虽然最后没能逃过“狡兔死,猎狗烹”的下场,但他让自治区的经济价值彰显,不无某种程度上地延长了这整群犹太人的生命线。只不过,很遗憾地,自治区终究遭“解散”,伦高斯基也没逃出毒气室。 小说的原版封面照片本身就是历史档案,据了解,这应是奉纳粹之命拍摄做为宣传犹太自治区发展有成的样板照片。2007年德国官方公布了一份长达3000页的犹太自治区档案,撰写人是从曾在1941年至1944年间为自治区档案部门工作的人当中所遴选的。这份档案是这本小说重要的史实根据。 没有经过高压,不会知道灵魂在屈服或崩溃之前能抵抗什么考验,能抵抗多久。高压使人性变形,变得更加幽微和复杂。有人说,纳粹主义的可怕在于它有一种腐蚀力,能使它的受害者腐化堕落,变得跟它一样,因为纳粹既需要大同谋,也需要小同谋,而惟有真正坚强的道德武器才能与之对抗。然而,大多数的个人在苦难中往往极其脆弱,历史能教我们的,或许是让人更了解人性吧!(600 pages/ Albert Bonniers Forlag/ Sep 2009)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7 17:46:51
小鱼吃大鱼发表
这本书真的很精彩,它让我对二战期间犹太人的苦难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者用冷静克制的笔触,讲述了罗兹犹太人在纳粹暴政下的挣扎和痛苦,令人读来既心痛又震撼。书中的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特别是犹太区领袖伦高斯基,他复杂、矛盾的性格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见证。
2024-05-27 17:46:51
爱看书的猫发表
作为一本描写二战期间犹太人遭遇的作品,《罗兹挽歌》非常与众不同。它没有使用煽情或控诉的笔调,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旁观者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书中对罗兹犹太区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封闭而绝望的小社会中人性善恶的各个方面。作者并没有对犹太区领袖伦高斯基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客观地呈现了他作为纳粹暴政下的傀儡和犹太人保护者的双重身份。这是一部令人深思、发人省醒的著作,值得每个关心人类历史与人性问题的读者阅读。
2024-05-27 17:46:51
书虫小宝发表
《罗兹挽歌》是一部史诗般的巨著,它以恢宏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讲述了二战期间罗兹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作者以年鉴式的写作方式,将大量翔实的史料与虚构的情节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而令人信服的世界。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命运跌宕,他们的挣扎、痛苦和希望都深深地打动人心。尤其是犹太区领袖伦高斯基,他的复杂性与争议性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书,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
2024-05-27 17:46:51
阳光灿烂发表
《罗兹挽歌》是一部让人读之心碎的作品。它没有使用夸张的语言或耸人听闻的情节,而是以一种平静而真实的笔调,讲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在纳粹暴政下的苦难。书中没有英雄人物,只有一个个在灭绝营中挣扎求生的普通犹太人。他们的恐惧、绝望和挣扎,令人读来揪心不已。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让我们看到人性在极端环境下是如何扭曲和崩溃的。这是一部非常有力量的作品,它控诉了纳粹的残暴,也揭示了人性的脆弱。
2024-05-27 17:46:51
云卷云舒发表
《罗兹挽歌》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书。它以冷静克制的笔触,讲述了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灭绝计划。作者通过对罗兹犹太区的深入考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书中没有英雄人物,只有一个个在死亡阴影下苟延残喘的犹太人。他们的挣扎、痛苦和恐惧,令人读来不忍卒读。作者并没有对纳粹的暴行进行简单的谴责,而是通过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洞察,让我们看到纳粹主义的可怕本质。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见证,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警钟。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