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叶圣陶散文

叶圣陶散文

作者: 叶圣陶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1

价格: 18.60

ISBN: 978753391339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内容简介:

叶圣陶是一位资深文艺批评家、鉴赏家。早在五四时期就写下许多卓有见地的新文学评论。三十年代他和挚友朱自清、俞平伯共创解诗学。朱、俞分别侧重于对白话新诗和古典诗词作本体上的解析。而叶则根据美学原理,开风气之先,对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率先提出了多元化的的审判断和价值判断,对现代小说、散文、诗歌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微观上的透视剖析,对中国现代文学诗文小说的鉴美学,作出独特的贡献。本书从大量评论中,精选十八篇,从中既能窥见叶圣陶在这方面成就之一斑,也可以当作精品散文来阅读欣赏。  写实是叶圣陶散文的特点。阿英称赞他的“每一篇小品,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之诗。”作为新文学史上的写实派大家,叶圣陶力主文学反映人生,描写平民百姓“血与泪”的生活。他特别擅长表现妇女、儿童、小市民的人生。《伊与他》是一幅惟妙惟肖的母子亲情图:皎洁的月光下,儿子在年轻母亲怀中戏耍;不料孩子手中的玻璃球击中了妈妈的脸颊。顿时,疼痛、泪水、啼哭、微笑、亲吻、爱抚,在母子间齐发并作。作品显示了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爱、美、光明。《寒晓的琴歌》对一群被迫卖唱的小歌女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目录:

写实 伊和他 生活 寒晓的琴歌 晓行 啼声 丛墓似的人间 骨牌声 深夜的食品 苍蝇 希望 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 过去随谈 三种船 书桌 乐山被炸 挠夫子 在西安看的戏 荣宝斋的贡献 刺绣和缂丝 我和商务印书馆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3 23:04:30
文笔流淌发表
叶圣陶的散文如同一汪清泉,缓缓流淌在心间。他笔下的市井生活,真切动人,仿佛亲临其境。那母子之间的温情脉脉,令人心生暖意;那小歌女的悲惨遭遇,又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叶圣陶用朴实的文字,描绘出了人世间最底层的辛酸与希望,值得细细品味。
2024-05-23 23:04:30
书海拾贝发表
叶圣陶的评论文章,犀利独到,既有美学原理的指导,又有对作品的深入剖析。他提出的多元化审美判断,为现代文学评论开辟了一条新路。读他的文章,不仅能学到鉴赏文学的技巧,还能领略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评论论著。
2024-05-23 23:04:30
爱书之人发表
叶圣陶的散文,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又蕴含着浪漫主义的情怀。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温柔贤惠,坚强勇敢;他的儿童世界,天真烂漫,充满童趣。读他的文章,仿佛置身于一幅幅鲜活的画卷之中,令人流连忘返。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文学的朋友。
2024-05-23 23:04:30
文艺青年发表
读叶圣陶的散文,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社会百态,揭示了人生哲理。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藏着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读罢他的文章,让人久久回味,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024-05-23 23:04:30
读书郎发表
叶圣陶的评论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分析透彻深刻。他善于从作品的细节入手,层层剥开其内涵和价值。在他的笔下,文学作品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向读者展示着它们的思想和情感。对于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目。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