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

文学大师的流年碎影

作者: 邹士方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12-6

价格: 32.80元

ISBN: 978754612297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邹士方,知名美学家、作家、艺术评论家、画家、摄影家。共和国同龄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师从美学大师朱光潜、宗白华,美学家杨辛、叶朗教授。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朱光潜、宗白华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民主》杂志副主编、《中国画廊》杂志副总编辑。 冰心、季羡林、端木蕻良、吴祖光、常任侠、李泽厚、蒋孔阳、管桦、蒋星煜、赵清阁、郁风、张允和、吴小如、刘章对其著作均有较高评价。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因为种种机缘,作者与中国许多学术、艺术大师有过亲密接触。作者以一个惓惓后生的身份,用谦恭的文字和泛黄的信札、题词记下大师们的隽永话语和闪光思想,记下这些宗师巨匠在奉献国家以及提携传承人上的竭诚努力。作者用亲手拍摄的照片印下文学大师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喜悦和苦恼,他们的和蔼和严谨,他们的携手和抵牾……

目录:

序 第一卷 互诉衷肠 风云突变,时光移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一切似乎都是新鲜的,还弥漫着原始的味道。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世纪最后一批文学大师已经步入暮年,茅盾离开北大已经很多年了,冰心的生命蜡烛只剩最后一段了,沈从文和叶圣陶身体都不是很好,巴金在病床上写字,艾青几乎就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他们还在贡献着最后的能量,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走得越来越远。 五四出了个猛将 / 2 大师云集北大 / 5 四巨头挺进重庆 / 11 冰心发出的绝密信 / 13 独立的奇树/ 22 巴金的轻和重 / 26 大师与大师的对决 / 35 叶圣陶在1985 / 41 请来艾青作诗 / 46 第二卷 80年代风云 从上海城隍庙到北京国子监,从大钟寺到夫子庙,每一次驻步和停留,都会洒下分别的泪水,每一出剧情都是历史的缩影,他们曾经相知、相融,他们曾经天南海北撒欢。他们曾经带我们进入殿堂般的世界,今朝我们驻足他们的影像前,轻轻呼唤他们的名字,曹禺,丁玲,夏衍,胡风,沙汀,周扬,臧克家,卞之琳,唐弢,还在吗? 从上海城隍庙到北京国子监 / 50 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 55 巍巍昆仑,荡荡夏衍 / 57 胡风在风雨中前行 / 61 沙汀留下的三件手迹 / 67 两位文坛巨匠病中泪别 / 71 曹禺雷雨日出 / 73 山东大汉跑到北京 / 77 东北作家发现新大陆 / 80 卞之琳与沈从文的小姨子 / 86 第三卷 奔跑中的大师 记得那时,季羡林还很年轻,他在北大从容走动,北大的学子可以在很多角落看见他,只是时间溜走得太快,他走了;萧乾也走了,廖沫沙也挥别了我们,时间的灰烬让我们变得深刻。记得某人说过一句话,把时间撕碎,你就能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狂奔。 狂奔的萧氏父子 / 94 “三家村”幸存者 / 97 季羡林那时正年轻 / 100 一代大儒横刀立马 / 106 挥泪国家图书馆馆长 / 108 外国人的三个愿望 / 113 萧乾与郭沫若结仇 / 120 芙蓉秋色一平章 / 132 曹辛之看不惯臧克家的诗 / 134 请鲁迅看最后一场电影 / 136 第四卷 风雨同舟路 1958年,《上海的早晨》横空出世,从字面理解这是写一个朦胧的早晨,弥漫着泥土的气息。五十年后的今天再来看它,仿佛它裹着洋酒的气味,眼看就要蔓延开来。其实,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五十多年里,大家一路风雨同舟。 与曹靖华并肩在北大战斗 / 142 周而复书琵琶行 / 145 相逢何必曾相识 / 151 越洋来的狂人 / 156 又见红楼 / 160 四十年代的烟尘 / 167 第五卷 似水流年 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里,总有一群人,他们相见恨晚,他们在北京香山的某个角落燃烧青春。从1980年到2000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相见的人早已头发发白,不再出来活动了,但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样的水,一切都那么自然。 人生不如初见 / 176 几百年来仅此一人 / 179 酒仙惜酒仙 / 184 偷偷创作《红旗谱》 / 187 小英雄雨来横空出世 / 190 三巨头聚会 / 194 不老冯骥才 / 197 第六卷 望断天涯 近年某作家有文章详写抗战时在重庆,老舍与赵清阁同居,陷入热恋之中不能自拔。老舍甚至写信,邀赵去国外结婚,据说赵收有老舍的书信达100多封,去世前却烧毁大半。加上赵清阁一生抱定独身主义,始终未有组建家庭,更使她与老舍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当年的冯玉祥国文教师 / 202 赵清阁与老舍的爱恨纠葛 / 207 一张珍贵的照片 / 213 挥别朱自清 / 216 从什刹海到复兴门 / 222 第七卷 大师渐行渐远 随着电视的普及,话剧也就渐渐没了市场,现在愿意花时间听话剧的,估计已成仙了。随着港剧和台剧慢慢在大陆流行起来,就更少有人去听话剧了,只有一些老古董摇着芭蕉扇,在剧厅歇脚。没几年,“靡靡之音”彻底把大陆占领了。 罗大冈的无奈 / 230 夜里挑灯看戏 / 235 诗人变侠士 / 237 台湾来的客人 / 239 第八卷 何日再见君 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到处都在选美,人人都想当演员,几乎每部电影都能赚钱,美丽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也开始穿花衣服,在大街上可以吃到冰淇淋。如果再走远一点,还可以在某个巷子里听到激情的粤语歌,这在当时已经算是特别新鲜的了。此时最火的还是金庸与梁羽生,他们带我们彻底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梁羽生论剑 / 244 别了,老友李辉英 / 246 再续当年真情 / 248 从湖南到英国 / 252 岁月的痕迹 / 255 大师再西行 / 257 作者版权声明 / 262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