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价格: 49.80元

ISBN: 978780130903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有关本书的评论可以分为两方面。褒之者以其为“很见功力,很有影响的一部”、“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相当声誉的文学理论著作,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大著,“意义不在自身论述的完美无瑕,而在于提供了示范的样板”,“开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先河”,比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比较文学领域“多了一份垦拓之功”,“不仅有一套理论准备,而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起了开山作用”,“钩沉了近千年的中国白话文学传统,使五四白话文学运动与中国近千年的白话文传统续上了源头”,“首创白话文学运动”,“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段最热闹、最富于创造性、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史”,“传之于世的新经典”,“历史的眼光,科学的考证”,“领衔推动了文学史的主潮”,“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一个文学叙事的典型”,学术话语更替之“权力交接的象征”,“自成一家之言,他确有一个‘主义’支撑局面”,“影响巨大的开山之作”……   贬之者则以为本书“先入为主的成见太深”,“有矫枉过正之嫌”,“这学问就已经不再是学问了”,“牵强附会成一套理论”,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根本无法相比”,开了一个“十分恶劣的风气”,“刻意贬低乃至抹煞二千年的文人文学”,“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作为学术思想史上的一种‘范式’亦已过时”,“定义混乱,去取多由主观”,“其取舍却没有很分明的一条线”,“结果当然是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更加模糊”,“恐怕除他本人以外,没有人会同意”,……   此书和《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样,只完成上卷,故胡适被黄侃调侃为“著作蓝”,写书总是“绝后”。   胡适撰写本书之前,已有两部中国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出版,一部是1904年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依照清廷当时大学章程中文学史之知识界域而编成,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训诂、文章修辞写作、文体文法、文学与国家、地理、考古、外交之关系、文章中德学之养成关系等,另一部是1924年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受庞科士《英国文学史》之影响,有区分“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想法。   1897年,日本人著成《中国文学史》,给中国人极大的刺激。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此等北京下而“催生”,整部书“一百天草就”,几乎同时“草就”的还有黄人的《中国文学史》、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等,胡适此书的原型据说是他1921年在教育部国语讲习所的讲义稿,但实际撰成是在1927年,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计划写成上、中、下三卷,仅完成上卷。   此书以西方“文学进化论”思想为指导,以“白话文学史家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为论点,重新梳理中国文学千余年的发展历史,被视为“第一部通俗文学奖”。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中国现代学术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现代文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胡适之研究家或批判者,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学生……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3 19:16:43
云上飞鸟发表
白话文学史是一部划时代的文学史著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适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白话文学置于中国文学的主流地位,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桎梏,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024-05-23 19:16:43
山间清风发表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对白话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但也有瑕疵,胡适先生的观点过于偏颇,对文言文的评价不够客观,导致部分论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2024-05-23 19:16:43
雨过天青发表
白话文学史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胡适先生通过中西文学的比较,提出了“文学进化论”的思想,为中国文学的批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024-05-23 19:16:43
星夜逐梦发表
胡适先生不愧为一代学术大师,白话文学史论证严谨,考证翔实,对中国白话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书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求真态度值得后人学习。
2024-05-23 19:16:43
海阔天空发表
这本书的史料丰富,覆盖面广,既有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又有对文学现象的宏观把握。胡适先生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充分展示了一位学者治学的严谨和功底。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