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民间文学引论

民间文学引论

作者: 万建中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价格: 30.00元

ISBN: 9787301090909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对民间文学,相信每位中国人都有接触和享受,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民间文学场域之中,拥有自己的民间文学知识,受过民间文学的影响。流传广泛的嫦娥奔月的神话、孟姜女的传说、鲁班的传说、狼外婆的故事等等,更是家喻户晓。然而,当我们在进行田野作业的时候,时常会听到对方说:“我没有文化……”这说明相当部分民众,也包括部分学者都认为文化就是以文字为媒介的,文化是需要经过“专门”学习的。“‘文字的权力化’表现出了一种不争的历史事实,更有甚者,它还成为社会价值体现中类似于福柯所说的‘区分/排斥’关系,比如,不懂文字的人被当作‘文盲’,那些无文字的族群、农民、妇女等,在历史上大都被视为‘没文化’人群。”其实,在广大民间,在很少使用文字的地区,流行着无边无垠、无须借助文字的口头文学、表演艺术、音乐、歌唱等“口传文化”(oral culture)。这类口传文化与书面文化有着同等的地位。

目录:

引言:民间文学的意义 第一讲 民间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民间文学学科与知识体系 第二节 民间文学研究的主要流派 第三节 民间文学是作家创作的范式 第四节 俗文学与民间文学 第二讲 民间文学的界定及生存状况 第一节 什么是民音文学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生存状况 第三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保存 第三讲 民间文学的本体特征 第一节 口头性:一种表演的模式 第二节 集体性:演说者与观众的互动 第三节 变异性:表演活动的不可复制 第四节 传承性:演说模式的相对稳定 第四讲 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审美特征 第五讲神话:神圣的叙事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民间文学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神话:神圣的叙事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 第二节 神话的本质 第三节 中国神话没有得到充分发育 第四节 中国神话的民放特征 第五节 中国神话的分布及记载 第六节 神话的变形法则 第七节 神话与古代信仰 第六讲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 第一节 史诗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创世史诗 第三节 英雄史诗 第七讲 民间传说:历史的故事 第一节 传说与神话及民间故事 第二节 传说是关于历史的叙事 第三节 民间传说的类型 第四节 传说的社会功能 第八讲 民间故事:娱乐的叙事 第一节 生活故事 第二节 民间笑话 第三节 民间寓言 第四节 民间童话 第五节 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 第九讲 民间歌谣:美妙的天籁 第一节 歌谣是什么 第二节 富有特色的地方民歌 第三节 歌谣的认识功能 第四节 民歌是一种方言的演唱 第五节 “五四”歌谣学运动的兴起 第十讲 俗语和禁忌语:智慧的民间语言 第一节 民间俗语 第二节 日常禁忌语 第十一讲 民间说唱和小戏 第一节 民间说唱 第二节 民间小戏 第十二讲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第一节 走入田野 第二节 田野作业的步骤与规范 第三节 “口头程式理论”的产生 第四节 校园民间文学调查 第十三讲 民间文学研究方法及其实践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否定之否定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实践 第三节 以记录文本为研究对象的可行性 第四节 现代民间文学学科的演进 参考书目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3 00:18:32
书迷小明发表
《民间文学引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民间文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流传,让我对这个熟悉的陌生领域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民间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了解到其文化传承、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文化启蒙读物,让我重新审视民间文学,发现其无穷的魅力和内涵。
2024-05-23 00:18:32
文化爱好者发表
这本书的作者以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民间文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评析。作者从民间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流变入手,阐述了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分类方式和流传规律,并重点探讨了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本书语言清晰易懂,案例丰富详实,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学研究著作。
2024-05-23 00:18:32
民间故事迷发表
作为民间故事的爱好者,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众多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展现了民间文学的丰富多彩和蓬勃的生命力。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民间故事素材,还深入分析了民间故事的结构、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让我对民间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2024-05-23 00:18:32
文学教授发表
《民间文学引论》是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作者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提出了“口头文化”的概念,认为民间文学不仅限于文字形式,还包括口头流传的文学艺术形式。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的民间文学观,极大地拓展了民间文学的研究范围,为民间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2024-05-23 00:18:32
文化工作者发表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作者通过对民间文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民间文学在文化传承、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对民间文学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南。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