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清华

作者简介:
赵建林,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200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入清华大学攻读中国思想史硕士研究生,兼习法律。为人有“燕赵”遗风,深信鲁迅先生所说“随便翻翻”,喜欢读书,喜欢随心所欲写点东西。著有诗集《芷园诗存》、散文集《芷园心史》、读书札记《芷园沉思录》等。
内容简介:
清华被层层理想化,清华被掏空了内容,清华被当作参照物,清华被割断于自己的历史之外,真实的清华是什么样子? 一个曾就读于北大、清华两校的普通学子,心里刻着两所大学的精神烙印,经过七年的碰撞与契合,铸造出一种朴实而超迈的性格,他奖以他的视角向我们解读清华。 重温这本书中的重要文献和新近文章,会使我们得到精神上的引领和启迪,更会使我们鼓起勇气,增强信心,要让大学成为全社会所依赖和敬重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们可以寻求一片追求学问与真理的净土,可以自由思想和质疑的空间,能够补充营养和动力的加油站。如果没有这样的大学,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失去?
目录:
追寻大学之魂(夏业良) 第一篇:清华精神 梁任公先生演说词(梁启超) 学问独立与清华第二期事业(梁启超)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罗家伦) 大学一解(梅贻琦) 接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说(梅贻琦) 清华发展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冯友兰) 论大学教育(冯友兰) 大学精神与清华精神(徐葆耕) 校歌与清华传统(徐葆耕) 清华校格(清华梦忆)(季羡林)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浅析(刘鄂培) 第二篇:名师掠影 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孙敦恒)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学界泰斗――陈寅恪先生(劳干) 一代学人赵元任(黄延复) 传统文化的浪漫主义者――吴宓教授(孙敦恒) 清华才子钱钟书(孔庆茂)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冯友兰在清华(李中华) 在曹禹墓前(宗璞) 激情的归途――谈闻一多(许纪霖) 朱佩弦先生二三事(吴小如) 吴晗与清华(苏双碧 王宏志) 一代名师雷海宗(齐世荣) 潘光旦执教清华19年(孙敦恒) 我在清华教体育(马约翰) 我的老师吴有训(于光远) 仁者风骨――记顾毓先生(邢霄若) 一代宗师梁思成(吴良镛) 华罗庚在清华(刘文渊) 钱学森印象(胡士弘) 杨振宁情系清华园(徐胜蓝 孟东明) 第三篇:清园琐忆 水水清华――童年的回忆(虞佩曹) 清华八年(节选)(梁实秋) 三年清华生活的回忆(傅葆琛) 校园中的“家”――忆八级女同学在静斋(郑秀) 日清华杂记(陶葆楷) 回忆在清华的岁月(张岱年) 清华记趣(邓云乡) 校园乐声(程不时) 萤火(宗璞) 在清华的日子里(柳至和) 毕业十年漫记(范宝龙) 可识清灵华秀女(诸葛越) 清华五年(燕儿) 两岸倪维斗(倪维斗) 第四篇:清华风物 清华园(黄延复) 清华学堂(黄延复) 二校门(黄延复) 水木清华(黄延复) 荷塘月色――近春园遗址公园(黄延复) 科学馆(黄延复) 大礼堂・同方部(黄延复) 大图书馆(黄延复) 清华园90年的变迁(苗日新) 第五篇:清华新视角 清华园感言三则(葛兆光) 人文清华(尹鸿) 认同与感受(万俊人) 以清华校史见中国命运(张天蔚) 90年锻造清华精神(牛金荣) 清华文科:能否再造辉煌(宋晓梦) 北大人的自由与清华人的自由(徐晋如) 审视“清华第一,北大第二”(赵建林) 附录:清华大学史志简编(赵建林) 编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