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北大

作者简介:
胡伯威,上海人,1935年生于南京。抗日战争时随父母颠沛昆明和重庆。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错划为“右派”。“摘帽”后,在武汉从事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工作。退休前曾任国家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继《儿时“民国”》之后推出的第二本回忆录,忆及政权更替初期在沪上读高中和后来负笈北大的经历。伴随着共和国的建立,作者迎来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时代变迁之种种,为作者的人生旅程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置身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作者在亢奋、悸动、迷茫与挫折中走向成熟……
目录:
前事 上篇 火红的青春 一 青春萌发时的“换新天” 1.“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2.思想进步 3.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先锋队” 4.“二六轰炸”和困难时期 5.新中国 6.开国那天我入团,接着当了团总支委员 7.上海市开国大游行 8.支持进步,团结中间,教育落后,打击反动 9.解放区电影和苏联电影 10.爸爸当了里弄“冬防大队长” 11.毛主席说:“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 12.转学 13.德清新市“寻根”游 二 上海中学 1.初进上海中学 2.当时的青年团组织是学生的核心 3.第一个学期的几位老师 4.强大的政治教育 5.两位高干子弟 6.国际共运大好形势鼓舞人心 7.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 8.亲历解放初期的阶级斗争 三 慷慨激昂的一个月 1.抗美援朝 2.“祖国对我们发出庄严召唤” 3.战斗队 4.人心沸腾的动员大会和“一二·九”大游行 5.爸爸与我的分歧 6.几句后话 四 工作和学习 1.发展新团员 2.民主和斗争 3.培养“革命的严肃气质” 4.思想改造运动 5.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热情 6.对物理学和自然哲学的兴趣 7.英文和数学 五 曙光绚丽 1.迎接伟大的建设高潮 …… 六 上中最后一学期 下篇 风云北大岁月 一 “院系调整”后的新北大 二 北大学习生活 三 困惑—惊愕—消沉 四 高年级 五 感受国际共运风波 六 位卑未敢忘忧国 七 毕业学年心有旁骛 八 1957年早春 九 “鸣放”的校园 十 经历“反右” 后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