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会议论文45篇,分为三部分,包括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走势、后危机时期的中美经贸关系、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
目录:
序/陈继勇 第一篇 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走势 张兵:长波框架下美国经济走势分析 林珏: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走势与面临的问题 李俊江 范硕:后危机时期美国经济的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刘继森 范佩雯: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动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苗迎春 周茂荣 杨继梅: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及启示 吴秋实 张坦 唐威:后危机时期美国金融监管发展趋向研究 蒋瑛 曾忠东:美国金融危机的贸易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的影响 刁莉 王峰 范辰:后危机时期美国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萎缩分析 王倩 刘婧:美国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退出分析 李巍 刘域 张志超:投机性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兼论中美两国的差异 马文秀:美国房地产泡沫膨胀的财税政策责任及启示 黄兆银:美国创新战略及其启示 刘恩专: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中美贸易平衡 于晓燕 宫占奎:美国的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研究 张彬 袁立波:美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与中国的对策 全毅 方颖: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及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王国兴 马鸿: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政策——兼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 李卓:金融救助的时机、策略及资产处置的折溢价选择——以TARP为例的最优停止与奇异控制分析 第二篇 后危机时期的中美经贸关系 陈宝森:后危机时期的美国经济和中美关系 王达 项卫星 刘晓鑫: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其调整 何伟文: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中美经贸关系几个重大问题 刘佳 王绍媛:合作共赢——后危机时期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肖卫国 赵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赵英军 徐燕红:汇率能否解释中美贸易收支差额 王孜弘: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思考 史本叶:关于中美贸易失衡深层原因的探析 胡方 龚晨:技术冲击、政策冲击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陈文力:后危机时期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因素的视角 唐宜红唐若韬:中美贸易的补贴和反补贴摩擦分析 孙铭: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特点及成因 沈国兵: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现时格局与贸易效应 宏结 张波:美国对华轮胎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 柳剑平 张兴泉:产业内贸易、产业结构差异与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郑昭阳:中美两国对外贸易中垂直专业化分工问题研究 彭斯达 肖番: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的原因探析 何树全 张秀霞:中美农产品贸易模式的动态分析 陈汉林 孔令香:美国对华反倾销出口转移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三篇 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 宋玉华 叶绮娜: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再平衡及其挑战 傅梦孜:中国影响世界:路径及美国因素 余振 孙汉文: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机制改革与中国的对策 熊爱宗 黄梅波:超主权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马红霞 孙雪芬:全球流动性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 田素华 虞亚庆:巨额财政刺激计划引发的物价上涨压力与银行信贷违约风险控制 王童 姜凌: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李长久:关于在华西方跨国公司的几个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