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作者: 洪子诚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01

价格: 60.00元

ISBN: 978730115373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作者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其著作多次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

内容简介:

本书评述了20世纪50-9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学,内容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当代文学的分期和时期特征;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方式;文学思潮的演化;各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的状况;对当代文学主要作品的评述等。

目录:

自序修订版序前言 上编 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 一 40年代的文学界 二 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三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四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第二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 一 “遗产”的审定和重评 二 刊物和文学团体 三 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四 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五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第三章 矛盾和冲突 一 频繁的批判运动 二 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延续 三 对规范的质疑 四 分歧的性质 第四章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 一 诗歌道路的选择 二 普遍的艺术困境 三 穆旦等诗人的命运 四 “七月派”诗人的遭遇 第五章 诗歌体式和诗歌事件 一 “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二 青年诗人的艺术道路 三 50年代的诗歌事件 四 当代的政治抒情诗 第六章 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一 “现代”小说家的当代境况 二 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三 当代的小说样式 四 类型单一化趋向 第七章 农村题材小说 一 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二 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三 赵树理的“评价史” 四 柳青的《创业史》 第八章 对历史的叙述 一 革命历史小说 二 “史诗性”的追求 三 《红岩》的写作方式 四 革命的“另类”记忆 五 《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第九章 当代的“通俗小说” 一 被压抑的小说 二 寻求新的替代 三 “都市小说”与工业题材小说 四 《三家巷》及其评价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 一 “非主流文学” 二 最初的“异端” 三 “百花文学” 四 象征性的叙述 五 位置的置换 第十一章 散文 一 当代的散文概念 二 散文的“复兴” 三 主要散文作家 四 杂文的命运 五 回忆录和史传文学 第十二章 话剧 一 话剧创作概况 二 老舍的《茶馆》 三 历史剧和历史剧讨论 四 话剧的“高潮”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学” 一 1958年的文学运动 二 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 三 文学的存在方式 四 “文革文学”的特征 第十四章 重新构造“经典” 一 创造“样板”的实验 二 “革命样板戏” 三 小说“样板”的难题 四 “经典”重构的宿命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学世界 一 公开的诗界 二 小说创作情况 三 “地下”的文学创作 四 “天安门诗歌” 下编80—90年代的文学第十六章 文学“新时期”的想象 一 “转折”与文学“新时期” 二 体制的修复和重建 三 文学规范制度的调整 四 80年代的作家构成 五 文学著译的出版 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学概况 一 80年代文学过程 二 “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资源 三 文学历史的“重写” 四 文学诸样式概况 第十八章 “归来者”的诗 一 “文革”后的诗歌变革 二 “归来者”的诗 三 诗歌流派的确认 第十九章 新诗潮 一 《今天》与朦胧诗 二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 三 新诗潮主要诗人(一) 四 新诗潮主要诗人(二) 第二十章 历史创伤的记忆 一 创伤记忆与历史反思 二 三部中篇小说 三 “复出”作家的历史叙述 四 “知青小说”的演变 五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一) 一 文学的“寻根” 二 “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 三 风俗乡土小说 四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 一 文学创新与“现代派文学” 二“先锋小说”的实验 三 面向世俗的“新写实” 四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说 一 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二 女作家的小说(一) 三 女作家的小说(二)第二十四章 散文 一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二 老作家的散文 三 抒情、艺术散文 四 学者的散文随笔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学状况 一 90年代的文学环境 二 文学界的分化 三 文学的总体状况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诗 一 90年代诗歌概况 二 诗歌事件与“活跃诗人” 三 几位诗人的创作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说 一 长篇小说的兴盛 二 小说创作与文化事件 三 90年代的小说家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9-2000)初版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0 20:21:25
书香雅韵发表
《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其深入的考察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 全景图。作者洪子诚先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带领我们穿梭于时代的变迁之中,领略不同时期文学的独特魅力。本书不仅彰显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更展现了其在文化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巨著。
2024-05-20 20:21:25
文学爱好者发表
读罢《中国当代文学史》,不禁感慨万千。这本书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指导,系统梳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知识,更为我们思考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洪子诚先生对当代文学各流派、各作家的深入分析,令人折服。
2024-05-20 20:21:25
文史学者发表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作者以现代史学的视角,将文学创作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呈现出一幅立体而全面的文学发展图景。本书对当代文学的分期、特点、思潮等方面的论述,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必读书。
2024-05-20 20:21:25
中文系学生发表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我在中文系学习中接触的第一本文学史著作。它帮助我建立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认识,让我得以领略不同时期文学的独特风采。书中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对文学现象的透彻分析,为我的文学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养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文学读物。
2024-05-20 20:21:25
资深编辑发表
作为一名编辑,我深知一部文学史著作的编写难度。而《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则再次证明了洪子诚先生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精湛的学术水平。本书以其严谨的编纂、翔实的资料和独到的见解,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我坚信,本书必将成为文学界和学术界广受推崇的重要参考书。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