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作者: (美)余英时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80681894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述与中国情怀》、《中国怀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控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内容简介:

本书取其中一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为全书之名,实涵有两重意思。第一是“两个世界论”为全书的中心理论,其他诸篇多少都是环绕着这一中心而产生的。第二是作者曾指出,不但《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曹雪芹所在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的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本书特点关注之所在。《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是分不开的,红学研究中的两个世界也同样无法截然划分。所以本书中有几篇讨论曹雪芹生平和所谓“脂批”的文字正是属于传统红学考证的范围。这些考证文学都是为“两个世界论”服务的,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摧破“自传说”的作用。自传派的红学考证从来就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它是在“自传说”大前提的指导之下搜罗所谓“证据”。因此有时不免曲解证据,甚至把完全不相干的历史资料当作“证据”来运用。在“自传说”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以考证破考证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0 07:44:56
惊鸿一现发表
余英时的《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是一部视角独特、见解精辟的红学著作。作者以“两个世界论”为核心,既剖析了《红楼梦》中虚构与现实的交融,又探究了红学研究中考证与阐释的不同方向。余英时的文字深邃睿智,既有学术严谨,又有文学情怀,令人获益匪浅。
2024-05-20 07:44:56
云淡风轻发表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书。余英时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深入解读和红学历史的梳理,提出了独到的“两个世界论”,为红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作者文笔流畅,史料翔实,逻辑严密,引人入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领悟红楼梦的奥妙和红学的复杂。
2024-05-20 07:44:56
书虫发表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红学专著。余英时的“两个世界论”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打破了传统的自传说和考证派的界限。书中对曹雪芹生平和脂批的考证,既有助于还原红楼梦创作的真实背景,又为“两个世界论”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05-20 07:44:56
红楼痴发表
余英时的《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作者以深厚的中西方文化功底,旁征博引,论证严谨,提出了“两个世界论”这一划时代的理论。余英时指出,红楼梦中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相辅相成,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2024-05-20 07:44:56
批判者发表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虽然在红学研究上提出了创见,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作者对曹雪芹生平和脂批的考证过于依赖史料,而忽略了文本细读和阐释。这导致一些考证结论缺乏说服力,影响了“两个世界论”的整体架构。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