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谁知脂砚是湘云

谁知脂砚是湘云

作者: 周汝昌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21405612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1918年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书法家和诗人。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红楼梦》及曹雪芹研究。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出版有《曹雪芹传》《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夺目红》《石头记会真》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内容简介:

红学泰斗周汝昌最新力作 为红学再注活力 为你讲述《红楼梦》内外的真故事 揭秘古本《红楼梦》真正主角史湘云的身份之谜 谱写曹雪芹与脂砚斋之间一段感人的爱情传奇 -------------------------------------------------------------------------------- 畸笏叟是脂砚斋的又一别名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红粉知己 清世宗雍正夺位、翦灭对手之谜 《红楼梦》讲的就是曹(雪芹)、李(煦)两家遭受雍正迫害的故事 史湘云原型就是脂砚斋 宝(玉)湘(云)恋影射芹脂情 宝玉、湘云有情人终成眷属 -------------------------------------------------------------------------------- 古本《红楼梦》里,做了大量精辟点评的神秘人物脂砚斋是谁?他与曹雪芹及《红楼梦》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已成为百年红学的最大疑问。“叔舅父伯丛纷纭”,众多猜想之中,周汝昌1949年提出的“脂砚即湘云”说影响最大、支持者最多。 可谓红学百年最精彩,也是最有趣的一次考证。 现在,九旬周汝昌重新执笔,以通俗而又不失典雅的语言,为大家揭开脂砚的神秘身份,玩味湘云的形象之美,揭示书里书外的诸般隐秘联系,品鉴红楼艺术妙趣,谱就脂砚这一经典传奇,实为大家提供了一把解读古本《红楼梦》的钥匙。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书中书外总奇缘 一言不和 几挥老拳 书稿待续 告别燕园 如山白骨 公子红妆 空谷传声 文外有事 连环脱卸 剔透玲珑 亲不间疏 先不僭后 身立松端 情存局外 麒麟为纪 白首双星 第二章 石破天惊四海波 脂批概况 脂砚斋是史湘云? 从脂批看《红楼梦》之写实性 从脂批认识曹雪芹 第三章 梦笔生花百态新 脂砚即湘云 湘云是脂粉英雄 谁讲湘云的趣事 湘云四时花 只有湘云是〔满红〕 湘云之才 〔史湘云〕解 菊谱——湘史 重读海棠诗 人比黄花瘦 〔绛珠〕之谜 〔双麟记〕 谁怜聚散弔兴亡 一编牵动三人心 ——《红楼梦新证》与文怀沙、黄裳、顾随 假金失彩耀真麟 湘云的后来及其他 第四章 犹恐相逢是梦中 结梦 岁朝 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淮旧梦人犹中 附录 答津门作家问 后记 编后缀语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20 08:09:12
慕远发表
《谁知脂砚是湘云》是一部红学巨作,周汝昌先生用严谨的考证和通俗的语言,揭开了脂砚斋这一《红楼梦》背后的神秘人物的身份之谜。他提出的‘脂砚即湘云’说,为红学界提供了新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2024-05-20 08:09:12
微光发表
周汝昌的《谁知脂砚是湘云》是一次精彩的红学考证,他将脂砚斋与曹雪芹、史湘云等人物联系起来,谱写了一段感人的爱情传奇。通过对古本《红楼梦》的解读,他揭示了书里书外的隐秘联系,为大家提供了解读《红楼梦》的新思路。
2024-05-20 08:09:12
浅墨发表
《谁知脂砚是湘云》是一部红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作,周汝昌先生以其深厚的红学功底,为大家呈现了脂砚斋与《红楼梦》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结合史料考证和文学鉴赏,揭示了曹雪芹与脂砚斋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我们揭开了《红楼梦》成书之谜。
2024-05-20 08:09:12
烟雨发表
周汝昌的《谁知脂砚是湘云》是一部红学名著,他以大胆的猜想和严谨的论证,提出了脂砚斋即史湘云的观点,为红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通过对古本《红楼梦》的细致考证和文学分析,他为我们展现了脂砚斋这个《红楼梦》幕后人的形象,为我们理解《红楼梦》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5-20 08:09:12
落花发表
《谁知脂砚是湘云》是一部红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周汝昌先生以其独到的见解,提出了脂砚斋即史湘云的观点,并通过大量证据加以佐证。他打破了传统红学的固有思维,为红学界带来了新的活力。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文学杰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