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知堂书话(上下)

知堂书话(上下)

作者: 周作人,钟叔河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9

价格: 49.80

ISBN: 9787300057903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内容简介:

古人劝人读书,常说他的乐趣……此外的一派说是读书有利益……我所谈的对天这两派都够不上,如要说明一句,或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教养而读书吧。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古希伯来的传道者说,“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就加增忧伤。”……可是无论如何,寂寞总是难免的,惟有能耐寂寞者乃能率由此道耳。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19 06:38:37
书虫_001发表
民国才子周作人笔下的《知堂书话》,妙趣横生,隽永有味。作者以其特有的文风,漫谈读书所思所悟,每一则短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钟叔河的点评,更是锦上添花,为读者解读周氏的思想和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2024-05-19 06:38:37
读书使我快乐发表
《知堂书话》是一部集随笔、书评、考证于一体的杂文集,其中充满了周作人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读书的乐趣和苦痛,既无功利之心,也无浮华之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书中每一则短文都饱含着作者的人生智慧和对时代的思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024-05-19 06:38:37
文学青年_999发表
《知堂书话》读罢,让人心生无限感慨。周作人先生将读书的乐趣与苦恼娓娓道来,将知识的获得与内心的挣扎深刻剖析,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的洞察。钟叔河先生的点评,更是令我茅塞顿开,更深刻地理解了周氏的思想和作品。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智慧之作,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2024-05-19 06:38:37
爱书如命发表
《知堂书话》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书,周作人先生以其独有的文笔,将读书的乐趣和苦恼娓娓道来。书中既有对经典作品的深入解读,也有对读书方法的深刻思考,更有对人生的哲思和感悟。读之,令人受益匪浅。钟叔河先生的点评,更是锦上添花,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书,读过之后,定能让人受益良多。
2024-05-19 06:38:37
文苑闲客发表
《知堂书话》是一部充满智慧和人生况味的书,周作人先生以其独有的笔触,将读书的乐趣和苦恼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处处可见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对时代的思考,既有对读书治学的见解,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钟叔河先生的点评,更增添了本书的深度和厚度。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的书,读之,令人受益匪浅。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