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佛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801429711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佛》我接触到佛教研究,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1935年我到了德图哥廷根,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算是我研究佛教的滥觞。从那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的年代里,不管我的研究对象“杂”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公元前传入中国以后,经历了试探、适应、发展、改变、渗透、融合许许多多阶段,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一部分。

目录:

释迦牟尼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佛教的倒流 《列子》与佛典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法显 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关于玄奘 关于《大唐西域记》 佛典中的“黑”与“白”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印度佛教的发展与衍变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 我和佛教研究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19 07:26:50
风吹云不散发表
季羡林先生的《佛》堪称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融合与演变,最终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季老用其渊博的学识、深入浅出的文笔,为我们揭开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其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细读《佛》,不仅能领略佛教思想的博大精深,更能体会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博采众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盛宴。
2024-05-19 07:26:50
云卷云舒发表
《佛》一书是季羡林大师的佛教研究集大成之作,历经50年的钻研,大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们勾勒出佛教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发展脉络。从传入到本土化,从试探到融合,佛教在中国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季老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既阐述了佛教的思想精髓,又描绘了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画卷。读《佛》,不仅能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更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与包容。
2024-05-19 07:26:50
花开花落发表
季羡林的《佛》,是一部妙不可言的著作。它既是一部佛教研究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生动叙述。季老以其博学多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娓娓道来,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考证。他以“不知道”与“大觉”的对立,揭示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本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佛教与中华文化的深刻交融。可以说,《佛》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从中汲取智慧的佳作。
2024-05-19 07:26:50
天涯海角发表
《佛》是季羡林先生倾尽毕生心血之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佛教研究著作。季老从佛教传入中国伊始,到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融合,以严谨的史料考证和深入浅出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佛教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画卷。他指出,佛教在中国经历了试探、适应、发展、改变等阶段,最终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成为中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佛》,既能领略佛教的博大精深,又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浩瀚博大,是一部值得细细咀嚼、从中受益匪浅的作品。
2024-05-19 07:26:50
明月清风发表
《佛》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佛教研究著作。季羡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从佛教传入中国到其本土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他不仅阐述了佛教的思想精髓,更揭示了佛教与中华文化的深刻互动。季老的文笔流畅优美,既有严谨的学术考证,又不乏生动的事例和发人深省的见解。读《佛》,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引发我们对佛教和中国文化本质的思考。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