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侗族传统社会过程与社会生活

侗族传统社会过程与社会生活

作者: 廖君湘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价格: 39.80元

ISBN: 9787105100743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侗族传统社会过程与社会生活》内容简介:中国民族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下列五方面:1.在指导思想方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放眼中国和世界民族、民族问题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充分反映和吸收世界民族学发展的优秀思想和最新成果,促进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平等、和谐发展。 2.在内容方面,以中国民族学和民族问题为基本内容,构建符合中国和世界民族新发展的知识体系。 3.在方法方面,采用实证的、思辨的、比较的、综合的多种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描述与分析综合结合,田野与文献结合,充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民族学研究有更加广阔的道路。 4.在视角方面,认为民族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及种族、生物等各种因素的群体,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群体,全方位研究揭示民族的各个方面,是民族学的显著特色。 5.在思想传统方面,继承中国古代对民族实体、民族关系、民族问题丰富而深邃的思想认识,吸取中国历史上处理和对待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经验、政策和方法,使民族学在具有数千年多民族共处历史以及积累了深厚传统民族思想的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发展。 具有这样一些特色的中国民族学,既是当前广大中国民族学者的研究实践,也是多年来中国民族学界的主流愿望。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社会及其构成 二、侗族传统社会的时空维度 三、“社会过程”概念的引用 第二章 侗族传统社会形态的认识 一、社会形态理论与侗族传统社会的形态分析的缺陷 二、把握侗族传统社会形态的初步思路 三、侗族传统社会形态的类型及基本特点 第三章 侗族传统社会制度 一、“补拉”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二、侗款制度 三、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 四、法律制度 五、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与侗族传统社会研究的深化 第四章 侗族传统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系统 一、侗族传统社会的初级社会群体 二、社会组织:特征与功能 三、“补拉”组织 四、“村寨联谊”组织 五、“合款”组织:侗族传统社会组织形式 第五章 侗族传统社会结构分析 一、侗族传统社会“社会结构”的内涵 二、侗族传统社会结构要素分析 三、侗族传统社会之分层结构 第六章 侗族传统社会之社会关系 一、社会关系概述 二、侗族社会关系状态的影响因素 三、侗族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 四、侗族传统社会的群际关系 五、侗族传统社会之代际关系分析 第七章 侗族传统社会的社会冲突 一、社会学范畴内的社会冲突 二、寻求远古记忆中的社会冲突:对侗族神话和传说的另类解读 三、侗族社会冲突的层面及其表现形式 第八章 侗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实质与类型 二、侗族社会的内部控制 三、侗族社会的外部控制 四、侗族社会控制之智慧及其启发 第九章 侗族传统社会的物质生活 一、饮食生活:类别、内容及其社会性 二、服饰:类别及其社会性 三、居住生活 四、侗族社会的行生活 第十章 侗族传统社会的精神生活 一、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歌与舞 二、侗族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社交活动 三、侗族的娱乐活动 四、侗族的体育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