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世界视野中的回族

世界视野中的回族

作者: 丁克家,马雪峰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22703904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世界视野中的回族》对西方学术界(包括日本)近百年来中国回族穆斯林及其伊斯兰文化的研究,进行了历时性回溯,并结合当代的多学科理论进行了历史性分析。同时,立足我国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发展,进行积极的回应与评论,对西方学术界在严谨的治学、理论的深度思考与论述中的优长等方面,作出了客观的肯定和评价,同时,将西方学术界对我国社会和民族历史现实进行“想象”、“建构”的一些臆想论断,提出了批评和反思,并对一些有失偏颇的理论提出了挑战。这是我们把握自己、认识他者、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尝试和实践,也是我们今后更好地从事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努力方向。

目录:

序 西方学术界有关回族穆斯林的研究:一个简单的回顾 他者的眼光:海恩波笔下的贵族穆斯林文化 一、关于中国与阿拉伯的交往史研究 二、关于中国穆斯林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三、简评及其他 东方主义式的想象与演绎:以斯拉列对中国穆斯林的研究 一、生平与著述 二、《穆斯林在中国》:一个社会学的框架 三、三个阶段的文化演变过程 四、相关评论 五、批评与反思 “熟悉的陌生人”:李普曼有关回族的研究 一、李普曼及其著述 二、结构与大致内容 三、地方史(Local History)研究:作为“边疆”的甘肃 四、术语使用的困难 五、对“民族范式”和文化冲突论的批评 走进田野:杜磊对回族的人类学研究 一、杜磊及其回族研究 二、四个回族社区 三、简单的评论 消费:现代化”:玛丽斯·吉莱特有关西安回族的研究 一、现代化与消费 二、日常生活的民族志 三、清真寺与阿拉伯化 四、食品与文明 五、婚纱的年代 六、消费与现代化 七、简短的评论 回族社区的历史变迁:迈克尔·狄龙对中国回族的研究 一、对回族穆斯林社区的初步研究 二、对回族穆斯林社区的拓展性研究 三、简要评论 文明对话中“回儒”细想的价值:村田幸子对回族思想的“研读” 一、文明对话的时代需求 二、多元文化的传手:“回儒” 三、思想的闪光轨迹:村田幸子对“回儒”的解读与阐释 四、结语 多重视角下的中国穆斯林妇女:水镜君、玛利亚·雅绍克的清真女寺研究 一、主题:中国清真女寺 二、内容与框架 三、简短的评论:多个作者的合作与咄咄逼人的女性主义 历史文献学的视野:唐纳德·莱斯利对中国回族穆斯林文献的研究 一、西方文献学谱系中的中国伊斯兰文献 二、对中国伊斯兰文献的连续性研究与分析 三、对回族穆斯林汉文译著中阿拉伯文、波斯文原著的突破性研究 四、结语 走出“狭隘的想象”边疆政治与龙戴维眼中的潘泰”起义 一、被误解的事件 二、想象“彩云之南” 三、从谴责“汉奸”到“灭回”实践 四、“汉奸”观念 五、“排回”敌意 六、重新审视“潘泰”起义 七、危险的二元论 八、总结与比较 文化认同、知识网络及其社会互动:兹维·本多对晚清回族穆斯林文化史的研究 一、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知识背景及其范式转换 二、回族穆斯林教育网络与《经学系传谱》 三、汉文译著代表人物及其集体贡献 四、汉文译著与穆斯林的知识及认同 五、行动中的文明对话 东邻的关注:日本学术界对回族的研究 一、第一阶段:(1910年~1930年) 二、第二阶段:中国回族伊斯兰研究的繁荣时期(1930年~1945年) 三、第三阶段: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研究的第三个时期(1945年~1980年) 四、第四阶段:近三十年来日本学界的中国伊斯兰研究(1980年至今) 五、结语:日本研究中国回族伊斯兰的特点 六、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相关研究文献索引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