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迁徙,一次一次重新定义家的概念。 作者2009年由重庆移居香港,对香港的最初印象还历历在目。从离乡别井到适应这座城市的节奏,孤独也如影随形。愈是习惯这里的生活,愈是怀念繁华以外的轻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迁徙,一次一次重新定义家的概念。 作者2009年由重庆移居香港,对香港的最初印象还历历在目。从离乡别井到适应这座城市的节奏,孤独也如影随形。愈是习惯这里的生活,愈是怀念繁华以外的轻
这是英国饮食男女的笔记。散发出迷人香味的苹果、早已失去本意的英式早餐、历史悠久的炸鱼薯条、街头烤土豆、英国化的广式点心、甜蜜的巧克力、只有在夏季登场的鲜艳欲滴的草莓加奶油……作为一个外乡人,作者的身份使
日常生活的经济学解读,但更多地注入了作者本人的价值观和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如作为本书题目的《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作者附识中谈到,重读十几年前所写的这篇文章,台湾社会依然弥漫着“白吃的午餐”的心
最初搜集弘一法师书信的,是法师的挚友夏丐尊先生,他于1944年出版了《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共收入三百七十余通;其次是1958年,远处异国的道侣性愿法师把弘一写给他和几个人的一部分书信真迹编辑出版,共约一百通
如果只看“花之宴”三字,首先想到的是,这大概是一本介绍各种花卉的历史文化的书,是爱花人的纯粹精神享受。当翻开书页,慢慢读下去,原来除了花的历史文化逸事,还真的以花入馔,是名副其实的“花之宴”。作者以散文手
台湾的杨照、香港的马家辉、大陆的胡洪侠,他们仨,在《三生三世@1963》一书中,唱出了时代的记忆,也唱出了属于我们的共同回忆。三个说故事的高手,以50年来最常用的22个日常词汇,共同书写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
在语词的密林里(二版),ISBN:9787108022820,作者:尘元著
全书共收入十封给青年建筑师的信,分 “建筑与梦想”、“空间能力”、“建筑与艺术”、“建筑与通识教育”、“建筑设计”、建筑的“现代与后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家的爱心关怀”、“建筑行业”等十个方面。他在书中谈建
本书所收文章均从事实入手,在深入介绍多层面美国社会的同时,力求联系中国现实使读者获得直接启示,文章视角独特,感觉敏锐,故事新鲜,寓意深刻,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忽然想到》讲述了:不留骨灰,不设灵堂,不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丁聪先生去世后,丁夫人拒绝了一切采访、包括老朋友的慰问。戴煌、王得后、蓝英年、王建勋……纷纷询问如何联系,我只能以丁夫人在丁先生去世前十天
《厨师之旅》伯尔顿受《现代启示录》的启发,在全球进行了一次美食之旅。在伯尔顿整个旅游过程中,无论在顾客可以驾驶着三轮摩托车穿越餐厅的越南小饭店里,还是与副厨一起在墨西哥小乡村享受丰盛晚宴,无论是露宿林
本卷收录作者游历世界各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的游记类文章五十余篇,是其近三十年来此类散文的最新结集。 作者去国怀乡,视汉字为故土,以文学救援心魂。周游列国,记游文字既不着眼于山光水色,也不滞笔于风花雪月
知识人用激烈的辞藻为受到侵犯的权利辩护,为被压制的真理和被延误的社会进步而奋斗。知识人的存在有赖于两点:一是拥有充分资讯、能够及时回应的公共领域;二是普世的价值体系。 知识人作为一个社会整体的主要社会
汉宝德,建筑设计是他的本业,古物收藏则是他的兴趣。在四十余年的收藏生涯中,他不追市场,不作投资之想,既不囿于门类,对品相也不是过分执著。在本书中,他写下自己的雅藏心得,与读者们共享。 古物的迷人之处,
车辐先生40年代就是成都名记者,时称“车大侠”。他心明天下事,肚知百有味,胃口牙齿宝刀不老,鹤发童颜风韵犹存,一副饮食菩萨的器度。 现今,90岁的车辐推出了他的20余万字的《川菜杂谈》。书中自称为“好吃嘴”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