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作者: 汉宝德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9

价格: 23.00元

ISBN: 978710804181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汉宝德,建筑师、建筑学家。1934年出生于中国山东日照,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获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院长、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主要建筑作品包括垦丁青年活动中心、台南艺术学院、联合报系南园度假休闲中心等。并荣获2010年“第二届中国传媒建筑奖”的“杰出成就奖”。著有《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汉宝德谈美》、《为建筑看相》、《建筑的精神向度》等。

内容简介:

全书共收入十封给青年建筑师的信,分 “建筑与梦想”、“空间能力”、“建筑与艺术”、“建筑与通识教育”、“建筑设计”、建筑的“现代与后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家的爱心关怀”、“建筑行业”等十个方面。他在书中谈建筑的空间思考、探讨什么是具有“通识观”的建筑设计,探索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建筑内涵,以及个人风格与建筑传统之取舍,最后综论“建筑这一行”,提供建筑新人完整的建筑内在与外在视野。 作者提出“大乘的建筑观”,建议青年人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建筑;他也提倡“雅俗共赏的建筑观”,即人文主义兼顾雅俗的美学态度,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建筑的社会任务。对于传统建筑,汉宝德主张“好的才保存”而非“保存就是好”,并不主张年轻建筑师太过投入传统建筑研究,恐怕青年建筑师因过于沉迷“记忆的价值”,而回不到创作的途径。 作者关于建筑、关于社会、关于建筑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不仅仅对于学习建筑的年轻人有所启迪,对于其他大众读者,也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目录:

第一封信建筑与梦想 第二封信空间思考的能力 第三封信建筑与艺术之间 第四封信多面向的建筑 第五封信通识的心情 第六封信谈建筑设计 第七封信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第八封信风格与传统 第九封信建筑家要有爱心 第十封信建筑这个行业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7-11 15:04:12
阅读爱好者发表
汉宝德的《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建筑学指南,为年轻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他强调建筑空间思维的重要性,主张建筑应兼顾雅俗共赏,体现人文主义精神。虽然他并不主张过度沉迷传统建筑研究,但仍鼓励青年建筑师从传统中汲取灵感。这本书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和对建筑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来说都是必读之作。
2024-07-11 15:04:12
文化爱好者发表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不仅仅是一本建筑学的专著,更是一本文化读物。汉宝德从建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社会、环境、人文等诸多问题,让我对建筑在社会文明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对于建筑美学的思考,对于建筑师社会责任感的呼吁,都发人深省。这本书让我对建筑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让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2024-07-11 15:04:12
城市规划师发表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我从汉宝德的《给青年建筑师的信》中获得了建筑与城市规划的交叉启发。他对于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的思考,对于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论述,让我对城市规划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建筑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是与城市整体相协调的组成部分。我将在自己的规划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汉宝德所提出的理念。
2024-07-11 15:04:12
艺术爱好者发表
汉宝德的《给青年建筑师的信》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建筑艺术殿堂的大门。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被汉宝德对于建筑美学、空间营造和人文关怀的阐释所深深吸引。他让我明白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表达人类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诉求。这本书让我对建筑产生了新的敬畏之心,也让我对艺术与建筑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4-07-11 15:04:12
社会观察者发表
汉宝德的《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是一本具有社会批判性的著作。他从建筑行业的现状出发,对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提出了尖锐的拷问。他认为建筑师不应该仅仅追求名利,而应该以建筑为载体,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建筑师在当今社会中的定位,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了新的思考。作为一名社会观察者,我呼吁更多的建筑师加入到关注社会问题的行列中来,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
登录发表评论